新茶飲“冰火兩重天”:蜜雪領跑,奈雪掉隊,出海能否成爲第二增長曲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易佳穎 實習生喬博林、劉是卓 上海報道新茶飲企業扎堆上市後,下一站競爭焦點何在?
近日,蜜雪集團(02097.HK)、奈雪的茶(2150.HK)、古茗(1364.HK)、茶百道(2555.HK)陸續披露2024年年度業績。其中,蜜雪集團以248.3億元營收穩居行業榜首。霸王茶姬也在更新的招股書中披露,其2024年營收124.05億元。緊隨其後的是,古茗營收87.91億元,茶百道與奈雪的茶營收接近,分別是49.18億元和49.21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茶百道和奈雪的茶負增長,茶百道利潤同比下降58.3%,奈雪更是虧損9.19億元。
而從營收變化來看,霸王茶姬憑藉167.4%的增速異軍突起,蜜雪冰城、古茗分別保持22.3%和14.5%的增長,而奈雪的茶與茶百道分別下滑4.7%和13.8%。與之相對應的是,行業增速在放緩。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預計新茶飲市場規模增速將從2023年的44.3%放緩至2025年的12.4%。
“前幾年的快速開店,現製茶飲市場已經是過度飽和了,接下來將進入洗牌階段,優勝劣汰。”聖嗎哪創始人陳祖博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身處其中的茶飲加盟品牌體感更加強烈。
“現在招加盟的熱度遠不如前兩年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小的個體加盟者,生意確實沒有之前好做,一年到一年半的回本週期已經是很好了,爲了吸引加盟商,公司也做了更多的讓利。”某新茶飲連鎖品牌招商人員表示,“我們也會建議新加盟商在部分設備採購上,採購一些二手設備,從而降低成本。”
精耕細作提上日程
新茶飲賽道高歌猛進的時代已經過去。
“現在進入了一個平穩期。”上述招商人員說道。實際上,從2024年的新開門店數據來看,蜜雪冰城以淨增8914家門店位居榜首,霸王茶姬作爲後來者以2929家新門店位列榜二,古茗、茶百道、奈雪的茶,新開門店數都較往年更少。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12月底,奈雪的茶加盟門店數量達到345家,加盟業務對集團整體收益的貢獻相對有限。
古茗在財報中透露,新店的開店速度較2023年放緩,較2023年關閉更多門店,是因爲現製茶飲市場增長放緩,及行業內的競爭加劇,部分參與者推出低價產品。爲了應對變化,品牌專注於提升現有門店的經營效率,同時放緩新店速度。
今年2月10日,喜茶還在《不參與數字遊戲與規模內卷,迴歸用戶與品牌》的內部信中,宣佈拒絕門店規模內卷,暫停加盟業務。喜茶表示,行業存在產品品牌高度同質化、門店數量供大於求、經營效益普遍下滑等問題。
新茶飲行業正悄然掀起一場精細化管理風潮。有行業人士指出,“新茶飲行業產品門檻低,同質化嚴重,價格競爭激烈,現在比拼的就是誰能在管理、供應鏈甚至上游,擠出更多的利潤。”
對此,陳祖博進一步表示,“我們開發物料產品的時候也不只考慮口味和健康,也要爲品牌的標準化管理考慮,食品安全、員工操作、損耗、保存條件等,這也是整個行業的痛點。”
更有新茶飲供應鏈商表示,爲品牌做的解決方案,會細化到物料擺放,操作檯動線,因爲單量集中的時間段,效率就是生命。
而財報數據顯示,蜜雪冰城去年毛利率增至32.5%,而古茗和茶百道毛利率同比均有所下滑,2024年毛利率分別爲30.6%和31.2%。而與之相對應的是,霸王茶姬2024年營銷投入達11億元,佔自身營收近十分之一。茶百道分銷及銷售費用達3.9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億元大幅上漲201.6%。
新茶飲行業的IP聯名熱潮在2024年達到新高度。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上旬,27個主流茶飲與咖啡品牌累計推出超過270次聯名活動,較上年同期(33個品牌250次聯名)實現明顯增長。這一數字折射出行業在激烈競爭下尋求差異化突破的迫切心態。
對此,艾睿鉑消費與零售業務大中華區負責人兼合夥人胡玲提醒道,“無論是明星代言,還是IP聯名,最關鍵的是品牌要知道自己是誰,如果不去強化品牌自身的形象建設,只是一味地靠這些營銷手段拉動短期的銷量,是非常短視的。”
警惕海外藍海變“難海”
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下,除古茗仍聚焦國內市場,各大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加速全球化佈局。
截至2024年末,蜜雪冰城全球門店總數已達到46479家,海外門店達到4895家,其中印尼市場單一國家門店突破2600家。而霸王茶姬採用“文化+產品”雙輸出策略,創辦第二年即成立海外部,2024年平均每天新增8家門店,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門店破6400家。
“去年8月,我們就開始在馬來西亞籌備新工廠了,很重要的原因是爲了助力中國新茶飲品牌出海。毫無疑問,東南亞是重點市場。”陳祖博介紹道,“與此同時,我們也會開拓當地的一些飲品連鎖品牌。中國現制飲品無論是在理念上,還是供應鏈的成熟度上,都是遠超當地水準的。”
另外相對市場份額較低的品牌,如奈雪的茶則錨定東南亞市場,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先後開出7家門店,在泰國曼谷Central World、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及馬來西亞吉隆坡The Exchange TRX等高端商圈亮相。
不過,奈雪的茶管理層在業績會上透露,“公司接下來準備輕資產運作,保證現金流少、不動或是更高的基礎上去發展,若現金流非大額增加的情況下,不會去做更多的投資行爲。”截至去年底,奈雪的茶持有現金及存款共計26.94億元,集團有充足的現金以應對業務的適時調整與穩健發展。
同樣遭遇困境的還有茶百道,以“一地一策”爲戰略核心,茶百道自2024年初在韓國首爾開設海外首店以來,已在韓國、泰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西班牙等多個國家陸續開設18家門店。據韓國市場負責人透露,韓國市場本地消費者佔比已超過80%,復購率達45%以上。加大海外投入意味着必須要有現金流的支持。
從茶百道2024年財報數據來看,經營活動現金流同比減少37%,只剩下8.6億元 ,在扶持加盟商並加大市場推廣的同時,茶百道的資金回籠速度需要加快。
面臨不同的競爭態勢,“出海”似乎已經成爲茶飲企業的必選項,只是過程和路徑不同而已。此前,蜜雪冰城將出海瞄準越南,很快就鋪到了千店規模,隨後又因爲價格戰導致經銷商利潤降低,出現了一個階段的閉店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整個門店的數量又重新回到上升趨勢。
起伏之間可以看出,茶百道、奈雪的茶等品牌在東南亞門店數量還是少數,供應鏈搭建難度較高。
“除了門店數,各茶飲品牌在海外的本週期區別也很大,此前蜜雪冰城一年就可以回本,但價格戰疊加人流量不如開業初期那麼集中,這個週期也變長了。霸王茶姬雖然單店銷量和產出比國內高很多,現在還處於試點階段,很難評判回本週期。”里斯戰略諮詢高級顧問楊茜茜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茶飲品牌在出海過程中第一個可以借鑑的經驗是“爆品”策略,用中國本土的爆款去疊加當地市場的特色,供應鏈也會比較容易匹配,從而實現創新。
她預判,東南亞茶飲市場增量空間較大,但是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價格戰的跡象,本質還是要需要品牌打破同質化競爭的困局,不要把東南亞市場“藍海”變“難海”。另外,照搬國內模式,非在地戰略的做法,既存在需求錯配的戰略風險,也會面臨供應鏈不匹配帶來的巨大經營隱患。“像書亦燒仙草的核心定位是‘滿杯都是料’,我們去泰國的某家書亦燒仙草門店時,週末下午雖然人流量較高,但菜單裡80%的小料都貼上了‘all to stop’的標籤,如果你連原材料供應都無法保障,又該如何去支撐‘滿杯都是料’的定位?”
這一現象折射出新茶飲品牌在國際化進程中面臨的核心挑戰——對海外市場的消費需求洞察與供應鏈規劃存在明顯脫節。行業專家指出,開拓新市場時,企業必須解決兩個關鍵命題:精準把握本土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構建與之匹配的供應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