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安置機構6人遭性侵 衛福部憂加害兒少成「大狼」籲提供治療
新北市安置機構傳連續性侵案件,至少有6人受害,安置機構環境封閉,受害兒少難向外求助,市議員鄭宇恩出面揭露後,事件才浮上臺面。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說,安置機構孩童住在一起,容易發生彼此性探索,演變成性侵事件,若不積極處理,加害者可能變成一隻又一隻「大狼」,衛福部保護司與社家署,將與新北市家暴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共同提供加害人、被害人適當輔導。
張秀鴛說,據實務觀察,兒少安置機構中常發生男對男觸摸下體,甚至口交、肛交等情況,遭侵害孩童因得到性快感,導致建立錯誤觀念,認爲自己也可透過性侵他人「給予恩惠」,甚至誤認「性侵是種造福」,導致被害人轉爲加害人,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在環境封閉的安置機構中,性教育、身體界線與彼此尊重,更加重要。
張秀鴛說,兒少安置機構性侵事件若不積極處理,兒少長大成人後,可能成爲侵害他人的「大狼」,除對被害人、加害人進行隔離外,也應透過個別、團體輔導,讓兒少知道性侵行爲並不正確,從認知中改變想法,與一般心理輔導不同,必須以性犯罪看待,提供接近「治療」強度的性侵加害人輔導。
兒少被害人轉爲加害人,因觀念固着,在機構中容易「一個帶一個」,形成性侵循環。張秀鴛說,不論是受害、加害人,捲入案件的兒少未滿12歲,是需要被保護的對象,社政體系應以保護爲出發點,給予教育、輔導資源,導正兒少觀念,若不積極處理,恐遺留嚴重後遺症,甚至增加性相關疾病傳染風險。
鄭宇恩批社政單位未向警政單位橫向聯繫及報案,讓安置的兒少喪失去向社會求助的機會。新北市社會局則表示,本案由機構工作人員發現後主動通報,並啓動調查及輔導機制,已暫停機構收案,將相關院生轉往獨立居住空間、增加查房頻率,並邀學校、主責社工、心理師開輔導研商會議,依照專業人員評估治療,並安排專案陪伴人力。
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說,安置機構孩童住在一起,容易發生彼此性探索,演變成性侵事件,若不積極處理,可能變成一隻又一隻「大狼」。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