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周邊“免費WiFi”連不得,當心個人信息遭泄露!山西警方提醒:牢記這幾點,防範落入陷阱
隨着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普及,WiFi已經成爲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上課自習還是休閒娛樂,大家都習慣隨時隨地連接網絡。3月2日,我省警方向社會發布信息,近期多地高校曝出學生因連接不明WiFi而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甚至隱私數據被竊取的案例。在此,警方提醒廣大市民,校園周邊的“免費WiFi”可能並非福利,而是黑客精心設計的陷阱。
“這些WiFi看似與正規網絡無異,但實際上卻是黑客用來竊取數據的工具。”警方介紹,黑客通常會在校園周邊設置名稱爲“校園免費網絡”“CMCC-Free”等的WiFi熱點,誘導學生連接。一旦連接,黑客便可通過技術手段輕鬆獲取用戶的賬號密碼甚至設備中的隱私文件。近日,高校學生小李在校園附近的咖啡館連接了一個名爲“Campus-Free-WiFi”的網絡,隨後發現自己的教務系統賬號被盜,課程信息被篡改,黑客還通過郵件勒索贖金。
根據警方已經破獲的相關案例來看,在犯罪分子設置的“免費WiFi”陷阱中,主要存在以下風險:
風險一:賬號盜用。黑客主要針對的目標爲學籍系統、選課平臺賬號。目前,學生的學籍系統、選課平臺賬號通常與個人信息綁定,一旦被盜,黑客可以輕易獲取學生的身份證號、家庭住址、聯繫方式等敏感信息。這些信息可能被用於詐騙或其他非法活動。
風險二:財產損失。黑客主要目標盜竊校園卡、支付賬戶。許多學生的校園卡與支付賬戶綁定,黑客通過僞WiFi竊取賬號後,可以直接進行惡意消費,導致學生財產損失。
風險三:數據泄露。黑客主要目標爲學生手機內的“個人隱私文件”。黑客通過僞WiFi入侵學生的電腦或手機,竊取照片、文檔等隱私文件,甚至植入木馬病毒對文件進行加密勒索,要求學生支付高額贖金才能解鎖。
那麼,學生羣體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範落入僞WiFi陷阱?警方總結以下幾點:
僅連接學校官方提供的WiFi,學校通常會提供官方WiFi網絡,學生應優先選擇這些經過安全認證的網絡,避免使用名稱可疑的公共WiFi。
啓用雙重驗證保護重要賬號,重點對於郵箱、學籍系統、支付賬戶等重要賬號,建議啓用雙重驗證。即使密碼被盜,黑客也無法輕易登錄你的賬號。
安裝安全軟件,定期檢查設備,在手機和電腦上安裝可靠的安全軟件,定期掃描設備,防止木馬病毒入侵。
避免在公共網絡環境下登錄重要賬號或進行支付操作。
提高警惕,識別可疑網絡。如果發現WiFi名稱與官方網絡相似但略有不同(如多一個字母或少一個符號),務必提高警惕。不連接無需密碼的開放網絡,這類網絡的安全性極低。
來源: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