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榮耀等新產品頻出,關注新材料國產化進程 | 投研報告
東海證券近日發佈基礎化工行業週報:在2024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明確了設備更新的重點行業和領域,涉及石化化工行業、電子元器件和電子材料行業、鋰電池行業、光伏行業、石化通用裝備等。我們認爲此舉有助於石化化工等行業供給側結構進一步優化,落後產能有望進一步出清,頭部企業具有資金和技術優勢,有望優先受益。
以下爲研究報告摘要:
投資要點:
本週重點新聞跟蹤:
1)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陸續落地,石化化工等設備更新有望加速。6月26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6月份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設備更新方面,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力度爲2000億元,第1批約1730億元資金已按照“地方審覈、國家複覈”的原則,安排到16個領域約7500個項目,第2批資金正在同步開展項目審覈篩選。在2024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明確了設備更新的重點行業和領域,涉及石化化工行業、電子元器件和電子材料行業、鋰電池行業、光伏行業、石化通用裝備等。我們認爲此舉有助於石化化工等行業供給側結構進一步優化,落後產能有望進一步出清,頭部企業具有資金和技術優勢,有望優先受益。
2)小米、榮耀等新產品頻出,關注新材料國產化進程。6月26日,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發佈會在北京召開,小米汽車旗下首款SUV車型小米YU7正式上市,同時還發布了小米MIX Flip2、REDMI K80至尊版、小米Pad7S Pro、REDEMI K Pad、小米AI眼鏡等十餘款人車家全生態重磅新品。7月2日,榮耀將推出多款備受期待的新品,包括榮耀MagicV5手機、MagicBookArt14筆記本電腦、MagicPad3平板電腦、榮耀手錶5Ultra以及榮耀Earbuds開放式耳機。榮耀Magic V5搭載了最新的青海湖刀片電池,這是行業內超薄電池的代表,首次實現了摺疊屏電池容量突破6100mAh。單膜片厚度僅0.18mm,硅含量高達25%,能量密度達到901Wh/L,標誌着中國電池材料技術的再次突破。我們認爲隨着我國消費電子領域龍頭企業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逐漸加強,有望帶動國產產業鏈良性循環,激發材料領域高端化發展。建議關注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具有技術、資金、一體化能力和客戶資源積累,有望在國產化浪潮中優先受益。
行業基礎數據跟蹤:上週(2025/6/23~2025/6/27),滬深300指數上漲1.95%,申萬石油石化指數下跌2.07%,跑輸大盤4.02pct,申萬基礎化工指數上漲3.11%,跑贏大盤1.16pct,漲幅在全部申萬一級行業中分別位列第32位、第16位。子板塊漲跌幅,漲幅前五的爲:膜材料:10.75%;其他塑料製品:8.31%;炭黑:5.80%;其他橡膠製品:5.69%;其他化學原料:5.57%。跌幅前五的爲:油氣及煉化工程:-7.03%;油田服務:-5.57%;煉油化工:-1.52%;油品石油貿易:-1.16%;煤化工:-0.26%。
價格數據跟蹤:上週(2025/6/23~2025/6/27)價格漲幅靠前的品種分別爲:丁酮(華東):6.96%;苯胺(華東):5.74%;丙烯(匯豐石化):4.80%;DMF(浙江):2.50%;BDO(散水/華東):2.39%。跌幅靠前的品種分別爲:WTI原油:-11.40%;布倫特原油:-10.58%NYMEX天然氣:-7.25%;輕質純鹼(華東):-4.46%;純苯(華東地區):-3.84%。
投資建議:供給側有望結構性優化,挑選彈性及優勢品種板塊。國內方面,國家政策端對供給側要求(“反內卷”)頻繁提及;海外方面,上漲的原料成本+亞洲產能衝擊,歐美化工企業近期多經歷關停、產能退出等事件。短期來看,地緣摩擦反覆,海外化工供應不確定性有所增加;長期來看,我國化工產業鏈競爭優勢明顯,憑藉顯著的成本優勢和不斷突破的技術實力,中國化工企業正迅速填補國際供應鏈的空白,有望重塑全球化工產業的格局。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爲從供給角度,1)若供給側改革強化,關注供給壓縮彈性較大板塊:有機硅、膜材料、氯鹼、染料,關注板塊代表企業合盛硅業、興發集團(有機硅&草甘膦)、東材科技、君正集團、浙江龍盛、閏土股份等;2)供需格局或仍偏弱,關注具有相對優勢的品種或龍頭企業:煤化工龍頭寶丰能源、氟化工製冷劑品種相關及龍頭巨化股份、農藥板塊的廣信股份、潤豐股份、江山股份等。
消費新趨勢+科技內循環,把握需求驅動下的α。1)新消費趨勢下提升健康添加劑、代糖等需求;法規政策積極推動健康食飲,帶動食品添加劑行業擴容。食品添加劑行業龍頭重新重視價格與市場的平衡,景氣有望復甦。關注注重技術和品類研發,具備差異化競爭能力的龍頭企業:百龍創園、金禾實業。2)我國化工新材料整體自給率約56%,爲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產業正迎來國產替代加速的發展機遇期。如光刻膠等半導體材料、高端工程塑料、熱界面材料、高端助劑等,關注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具有技術、資金、一體化能力和客戶資源積累,有望在國產化浪潮中優先受益。如金髮科技、聖泉集團、彤程新材、久日新材、強力新材、中巨芯、興福電子、聯瑞新材、呈和科技、飛榮達、中石科技、思泉新材、蘇州天脈等。
風險提示:地緣政治不穩定,導致國際能源價格產生劇烈波動,並傳導至國內影響企業盈利水平;國際政策變動導致國內商品、服務出口受抑制;下游需求低迷,影響到相應企業的利潤。(東海證券 吳駿燕,謝建斌,張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