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談罷免失利:民進黨10年優勢終結 中共滲透恐有斬獲
日本研究臺灣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首波罷免投票國民黨大獲全勝。曾多次精準預測臺灣選舉結果的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小笠原欣幸分析,太陽花學運以來持續10年的民進黨優勢時代已經結束,綠營迄今高舉的「抗中保臺」路線在這次遭到否定。對中國而言,局面變得非常有利。中國共產黨的對臺滲透工作可能會進一步有所斬獲。
小笠原欣幸過去多次精準預測臺灣選舉結果,他接受日本「產經新聞」採訪時談及罷免投票結果,他認爲,臺灣輿論呈現對賴總統的支持與不支持、朝野政黨支持率相互拮抗的「M型」兩極化結構正在強化。這次是在M型兩座山峰中,哪一邊有更多人實際去投票的格局。
「這次進行罷免投票的選區高達24個,具有迷你立委選舉的意義。」小笠原說,罷免方主張,立法院在野黨的行爲正在破壞民主制度,必須予以導正;以及如果現在不罷免「親中派」立委,臺灣就完了的危機感。既然設定了這樣的爭點,結果卻是罷免方敗北,就意味着臺灣選民並不認同,影響將相當深遠。對賴政府而言,無疑將面臨非常嚴峻的局面。
小笠原認爲,罷免案全數失敗的結果,將不得不解讀爲「國民黨立委是親中派」的主張被多數選民所否定。雖然有人認爲罷免失敗只是回到原點,但他認爲,在臺灣政治中,太陽花學運以來持續10年的民進黨優勢時代已經結束,去年的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證明了這一點。
小笠原說,民衆黨創辦人柯文哲崛起打破了民進黨的優勢,圍繞立法院攻防的輿論支持度是五五波;當朝野主張都未能取得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就進入這次罷免運動。結果再次確認民進黨優勢時代的終結。對明年縣市長選舉和2028年下屆總統大選產生各種影響是必然。
小笠原說,即使民進黨優勢時代結束,重視臺灣主體性的「臺灣認同」並未改變。從持續進行長期調查的政治大學最新民調來看,臺灣人的自我認同、維持現狀的輿論結構都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朝野勢力比變成五五波。
至於臺灣的年輕人是怎麼想的,小笠原分析,臺灣民主理念認爲「長期讓一個政黨執政是危險的」。蔡英文前政府的8年對臺灣而言是非常長的時間。現在強烈批判民進黨的是年輕族羣。他們完全不是轉向中國認同,而是拒絕統一。但懷疑民進黨高舉着「抗中保臺」的大旗來掌握主導權,試圖讓臺灣政治競爭格局對自己有利。
小笠原提到,支持柯文哲的年輕人之間,瀰漫着對民進黨政府未能迴應年輕人切身期待的不滿,包括不穩定的就業、薪資成長停滯、房價高漲等問題。他們之間也廣爲抱持着這樣的主張:「我們不希望統一,但認爲與中國對話是必要的。也並不認爲中國會立即動武。正是因爲民進黨政府的對中強硬姿態才造成緊張局勢。」
他說,另一方面,也有許多年輕人支持賴政府不向中國壓力屈服的立場。年輕人之間的分裂也在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