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微力量撬動大市場

這個春天,許多年輕人愛上了“打野”(挖野菜),“野菜經濟”也隨之興起。

走,“打野”去!4月16日,在黑龍江哈爾濱開江節當天,隨着江面的冰被破開,一羣人涌向江邊看完“跑冰排”之後,就到另一邊開始“打野”,其中不乏年輕人的身影。一名來自北京的90後寶媽說,家裡的長輩每年都去挖野菜,有了孩子之後,自己挖野菜的“DNA”(基因)突然動了,“五一”假期,她打算帶着孩子去挖野菜。

“打野”原指遊戲中角色在野外區域活動,如今這個詞語的含義被擴展至挖野菜,並且正迅速從一種小衆愛好變成大衆熱衷的休閒方式。有的年輕人爲了搶到“野菜”,定好凌晨三點的鬧鐘;有人守着“野菜”“冒頭”的時間,出手“穩準狠”。

“打野”一類的“小愛好”,在中國龐大市場的“滋養”下,如同幼苗破土而出、蓬勃生長。這些消費微力量正在撬動大產業、大市場。

“小野菜”“小帳篷”撬動大產業

“野菜社交”慢慢興起。#挖野菜#話題在小紅書的瀏覽量已達2億次。年輕人在週末或節假日拿上小鏟子、塑料袋,就奔着公園或者山上去,蒲公英、芥菜、蕨菜、野蔥、折耳根……他們在挖野菜的過程中被治癒。也有人在社交平臺尋找“打野”搭子,搭建自己的“野菜社交圈”。

不要低估“小野菜”的力量,它正在撬動野菜產業鏈的發展。隨着野菜採銷季到來,挖野菜相關工具的銷售變得火熱,甚至有人賣“挖野菜神器”月入10萬元。“挖野菜+”的新模式也在興起。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都開通了挖野菜旅遊專線,比如,成都一家企業推出一份200多元的“治癒之旅”套餐,遊客可以徒步登山看花挖野菜。在江西萍鄉蓮花縣,遊客在挖野菜的同時,還可以體驗野菜美食製作。

隨着天氣轉暖,露營再掀熱潮。但如今,露營形式已經“百變”。“營地+研學教育”“營地+音樂會”“露營+採摘”“營地+火鍋”等新業態不斷涌現,“花樣露營”吸引了更多人走向戶外。

露營熱更是一舉帶火了便攜式儲能電源。一款小小的便攜式電源,幾公斤重,就可以滿足十來個人在野外幾天的日常用電量。湖南紐思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電商銷售經理黃昆說,爲了適應年輕人輕量化出行,以及多元化需求,公司研發的移動電源越來越小,但電池的儲能越來越大。

全球戶外運動熱潮持續升溫,中國的露營裝備在國際市場越來越受青睞,“小帳篷經濟”揚帆“出海”。去年,紐思曼的移動電源通過跨境電商海外銷售額達2.8億元。在黃昆看來,這背後是中國“智”造的崛起,中國“新三樣”在海外走俏,移動電源的許多技術與“新三樣”的“三電”(電池、電驅、電控)技術重合度很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行業發展。

“小帳篷”逐漸撬起大市場,露營熱帶動戶外用品、旅遊服務、生態環保等多個產業協同發展。新經濟產業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諮詢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預計今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將上升至2483.2億元,帶動市場規模將達到1.44萬億元。

不管是小野菜還是“小帳篷”,年輕人的“小需求”蘊含着大能量。起初,或許只是兩三個年輕人帶着好奇與熱情,結伴嘗試一些新鮮事物,隨着越來越多青年加入演變成“潮流”。很快,敏銳的商業嗅覺被激發,更多人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帶着創新的思維和敏銳的洞察力,紛紛追趕這股浪潮。有人選擇開店,將年輕人的需求轉化爲實實在在的產品和服務;有人選擇創業,用創新的模式和理念,爲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各類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從時尚的潮流單品到個性化的體驗服務,從科技感十足的智能設備到充滿創意的文化產品,一個百花齊放的市場就這樣從無到有,走向壯大。

這些消費新動力也在推動我國消費穩步回升。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速達到5.4%,增速超過去年同期,也超過去年全年以及全球主要經濟體。其中,作爲拉動經濟增長主引擎的消費也在回升,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

推動中國消費成長空間加速向“新”

年輕人不同的“小需求”正在發生新的碰撞與融合,當露營經濟碰上寵物經濟,萬億“藍海”與千億“它經濟”相遇,正催生新的消費效應。

這個春季,年輕人帶寵物露營成新趨勢,在他們眼裡,寵物早已是“家人”,露營必須“一家人”整整齊齊,共享大自然的美景。在北京的一個“五一”露營羣中,露營“搭子”們交換起各自的出行配置,其中,有人的配置是“有車有裝備,兩人一狗”。

作爲新興消費賽道,“它經濟”已經撬起千億市場,年輕人正是其中的消費主力。《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城鎮(犬貓)消費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數量突破1.2億隻。

當前,不少企業正在加速佈局,“跨界”挖掘兩個賽道的潛力。例如,有的企業正在探索人寵共同出行的新方式、智能寵物行李箱等,有的區域正在打造寵物友好露營地等。

年輕人喜愛的新消費模式相互碰撞的情況,還發生在“穀子經濟”與“國潮經濟”領域,國潮之風還是吹到了“吃谷”人的地盤。

一季度國風“穀子”在某二手交易平臺的銷量暴漲167%。4月24日,閒魚發佈的《2025閒魚穀子趨勢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閒魚“穀子”交易額創歷史新高,其中,國產IP“穀子”熱度反超日本“穀子”,交易額達到“日谷”的1.2倍。

國產IP“穀子”崛起的背後,是中國IP不斷崛起,年輕人對中國文化自信的與日俱增。這也帶動了我國文化類消費較快增長。例如,中國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票房已破157億元大關。閒魚發佈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哪吒IP“穀子”銷量激增2346.2%。

年輕人的“小愛好”不僅能撬動起“大產業”的蓬勃發展,可能還會帶動一個區域的新發展。一個小鎮、一個縣城甚至一座城市,可能因爲精準解決了年輕人的某個“小需求”而走紅或迎來“新生”。

有着“中國皮都”之稱的浙江溫州平陽縣水頭鎮,這幾年“改頭換面”就源自“毛孩子”。小鎮一度因製革污染不得不進行產業改革,當地人另闢蹊徑用皮革“邊角料”製成狗咬膠、寵物牽引繩等寵物用品,讓這個小鎮在轉型的陣痛中“涅槃重生”,逐步發展成爲全球寵物用品的生產重鎮,兩家寵物用品上市公司就誕生在這裡。水頭鎮所在的平陽縣甚至還擁有制定狗咬膠相關行業標準的話語權。

年輕人喜愛的漢服逐漸“破圈”,帶動漢服產業“擴圈”。在山東曹縣,漢服托起了一個百億產業,讓這個縣城成爲遠近聞名的“漢服之都”。去年,曹縣漢服銷售額達120億元,佔全國市場份額的50%以上,相當於每兩件國產漢服中,就有一件來自曹縣。如今,曹縣漢服產業仍然持續“破圈”,已然開啓了全球化的新徵程。

無論是漢服熱、露營熱、“它經濟”熱,還是“打野”熱等,這些消費“微力量”積聚成一個個消費新趨勢,託舉着一個個更大的產業,在創新的浪潮中不斷蛻變,向着更具活力、更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推動着消費市場悄然變革。

如今,這些新消費趨勢正以更加開放、多元的姿態,擁抱科技、文化、生態等多維度的融合。從國內的蓬勃發展到國際市場的嶄露頭角,這些產業在創新中不斷升級,進一步向“新”而“興”。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