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熱潮涌動,內需潛力撬動資本新風口
“消費是一切生產的終點和唯一目標,生產者是爲了提升消費者權益而存在的。”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如此定義消費。當下,我國經濟處於轉型關鍵期,擴大內需作爲推動持續增長的核心戰略地位凸顯。
消費升級浪潮正席捲各領域。基礎消費向品質化個性化進階,消費場景向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拓展。伴隨着技術創新加速,社交電商、無人零售、體驗式消費等新模式不斷涌現,強力重塑消費習慣,併爲資本市場帶來全新的增長點和投資機遇。
近日,陸家嘴金融沙龍以“新消費,新模式:從擴大內需看消費產業投資機遇”爲主題,邀請了來自不同領域的行業專家。他們圍繞新消費產業展開深入討論,共同探索如何藉助模式創新和資本支持推動消費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並充分挖掘內需市場的潛力與價值。
新消費浪潮下的新趨勢
近年來,新消費領域不斷涌現出各種引人注目的現象。例如,熱門遊戲《黑悟空》、動畫電影《哪吒》以及潮流玩具LABUBU等,這些爆款產品的背後反映了消費市場的深刻變革。同時,新消費領域上市公司的不斷涌現,如毛戈平、老鋪黃金等品牌,以及寵物行業的迅猛發展,都進一步印證了消費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全方位的轉型升級。
根據上述行業變化,浙商證券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楊驥指出,當前消費市場呈現出四大明顯趨勢。第一,消費分級現象愈加顯著,高收入羣體對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產品需求旺盛,而中低收入羣體則更傾向於選擇性價比高的商品。這種分化導致消費市場呈現出K形發展態勢,即升級與降級需求同時並存。
第二,理性消費成主流,消費者更注重質價比和性價比,促使企業聚焦產品實際價值與需求。
第三,零售變革加速,線上社交電商、直播帶貨、即時零售等新興模式蓬勃發展,線下社區便利超市、折扣超市、倉儲會員店等業態不斷創新,企業需提升全渠道運營能力。
第四,悅己型消費崛起,消費者對產品情緒價值和價值認同的需求增加,潮玩、短劇、寵物等領域快速發展,消費者更願意爲滿足情感需求、提升生活品質的產品支付高價。
這背後是人口結構的變化爲消費市場帶來的新機遇。楊驥指出,中等收入羣體的持續擴大爲消費市場注入了強大動力,預計到2035年,中等收入羣體規模有望實現倍增,達到8億至9億人。此外,Z世代和銀髮族的崛起也催生了新的消費趨勢,例如潮玩、寵物等領域的蓬勃發展,進一步推動了消費市場的多元化與創新。
在益海嘉裡食品營銷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左曉鵬看來,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消費者對情緒價值需求的提升,加上政策層面“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推動,國內大健康食品賽道將快速發展,目前其規模已接近10萬億元,其中功能性食品的佔比接近1萬億元,並且保持着15%的年複合增長率。
“隨着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以及人口負增長的出現,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方式必須作出相應的改變。”左曉鵬指出,面對人口紅利消退,需通過消費者洞察捕捉趨勢,產品創新需緊扣消費者需求變遷。以上海爲例,快節奏生活推動重口味食用油(菜籽油、花生油)銷量增速較快,而身材管理需求催生功能性食品爆發。
妙可藍多副總裁胡宗田強調,新消費需兼顧功能價值與情緒價值,消費品牌可以通過差異化產品創新、品牌聯名等方式,讓消費者獲得悅己情緒價值、強化消費者身份認同感等。從行業趨勢看,中國乳製品正從液態奶向固態深加工轉型,奶酪符合“新質生產力”要求,未來有望從零食向主食滲透,成爲家庭營養解決方案的重要食材。
生產端的數字化變革
隨着消費需求日益個性化,生產端也面臨更高的要求。業內人士認爲,面對複雜多樣的消費需求,企業需要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從而更精準地滿足消費者在情緒體驗和功能實現方面的雙重需求。
楊驥指出,在新消費趨勢下,供應鏈和數字化管理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供應鏈的競爭力是企業在市場中佔據優勢的關鍵,而數字化管理則能夠助力企業優化流程、整合數據、聚焦管理,從而顯著提升運營效率。
叮咚買菜副總裁張奕表示,數字化已經深度融入消費場景的各個環節。以叮咚買菜的實踐爲例,通過採用前置倉模式,實現了“線上下單、冷鏈配送、即時送達”的全流程優化。在此模式下,全鏈路損耗率僅爲1.5%,生鮮產品的週轉天數約爲2.1天,這一效率遠超傳統零售模式。
“生鮮電商的介入對供應商的合作邏輯帶來了巨大改變。”張奕指出,數字化不僅提升運營效率,更通過用戶反饋數據反向賦能上游生產。以黑豬肉爲例,相關企業深入四川和雲南的原產地,挖掘本土豬種並打造品牌,推動傳統農產品從依靠經驗生產向依靠數據規劃轉變,實現了從“計劃、生產到銷售”的全流程優化。未來,零售行業的競爭將集中在全產業鏈效率提升和生態共建上,而數字化將是企業擺脫內卷、脫穎而出的核心基礎。
然而,企業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也面臨着諸多挑戰。張奕提到,企業管理層的決心和意志至關重要,因爲數字化轉型絕非局部調整,而是涉及企業戰略、組織架構和商業模式的全方位變革。數字化僅是一種工具,它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業務的實質問題,而是通過優化傳統行業中的弊端和不足,實現精準賦能和效率提升。
“企業必須精準識別行業痛點,並將數字化資源聚焦於這些關鍵環節,才能真正實現賦能與提效。”張奕說道。
港股市場“新消費熱”
今年以來,新消費公司在港股市場的火熱表現,更是備受矚目。
針對資本市場這一輪的“港股熱”,廣發證券投行委業務董事賀天晟指出,2024年9月以來港股市場成爲消費企業上市熱點,蜜雪冰城、老鋪黃金等品牌扎堆登陸,A股龍頭如順豐、美的亦通過增發H股實現“A+H”股佈局。港股市場熱度背後,政策鼓勵出海、優質標的集聚與資金迴流構成核心驅動。
展望未來,賀天晟認爲,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港股市場具有顯著的投資價值。“中國官方機構一直在鼓勵長線資金入市,這將爲港股市場提供更加穩定和持續的資金支持。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加速,港股市場作爲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的重要平臺,其長期投資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儘管港股市場整體呈現出繁榮態勢,但作爲一個非常活躍的市場化市場,其也存在一定的波動。自2025年4月以來,受關稅戰等因素影響,港股市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震盪。然而,市場情緒和預期仍然保持樂觀。賀天晟預計,隨着美聯儲未來幾個季度的降息操作,港股市場的震盪幅度可能會收窄,並有望回到2025年3月恆生指數超過24000點的高點。
賀天晟進一步指出,未來值得關注的賽道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港股平臺與消費企業的出海戰略高度契合,且估值水平較高,能夠爲相關企業帶來價值重估的機遇。其次,新消費領域的技術與場景創新將成爲重要發展方向。此外,品牌出海的全球化佈局以及銀髮經濟中的健康安全需求,也將是未來值得關注的重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