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樂園撬動消費大市場
■ 李春蓮
7月5日,位於上海金山區的中國首座樂高樂園度假區正式開園。該樂園可謂未開先火,已對周邊住宿、交通、餐飲等產生顯著帶動效應。途家民宿平臺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至8月份,上海金山區的民宿預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倍。
近年來,主題樂園作爲文旅消費的“流量入口”,正從單一娛樂場景向綜合性消費經濟體轉型。其不僅重構了文旅消費格局,更通過產業鏈聯動、原創IP賦能與科技場景創新,成爲推動消費升級的新引擎,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首先,溢出效應引發產業鏈消費裂變。
相較於傳統主題樂園依賴門票收入的模式,主題樂園的溢出效應以幾何級數釋放。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數據顯示,主題公園每1元的收入能夠帶動城市3.8元的收入,從而拉動上下游產業6元至15元的收入。
主題樂園如同產業“蜂巢”:上游連接IP開發與科技製造,下游延伸至衍生品、交通服務,橫向激活餐飲、會展、鄉村文旅等。北京環球度假區開業一年內,帶動通州區規模以上文化娛樂業收入猛增367.4%,住宿業增長122.6%。
一張門票背後,不僅是遊客在樂園裡的消費狂歡,更是區域經濟生態鏈的重構。比如,樂高樂園度假區的建設,不僅帶動了周邊交通、住宿、餐飲等產業的發展,還促進了區域文旅一體化發展。這種“以點帶面”的發展路徑,使主題樂園成爲產業升級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催化劑。
其次,IP賦能將流量轉化爲消費增量。
原創IP已成爲主題樂園的核心競爭力與情感紐帶。去哪兒數據顯示,借Labubu的東風,北京泡泡瑪特城市樂園6月份預訂量同比激增6倍,僅次於北京環球影城。
今年以來,Labubu這一IP走紅,讓泡泡瑪特城市樂園格外火爆。這種“IP+場景+消費”的閉環,既滿足了年輕羣體的文化認同,又通過衍生品開發如限定商品、主題餐飲等,將單日客流量轉化爲持續消費力。
無獨有偶,上海迪士尼的“瘋狂動物城”、北京環球影城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樂高樂園的“悟空小俠主題區”,均通過經典IP喚醒了不少人的童年記憶。相關主題樂園不僅提供多種遊戲供消費者沉浸式體驗,相關主題產品也受到追捧,並進一步促進了消費。
原創IP的深度開發正在成爲主題樂園的重要生存法則。從影視場景復刻到節慶活動定製,形成“內容—體驗—消費”的閉環。在筆者看來,未來本土主題樂園需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核,推動IP從“流量工具”升級爲“價值載體”,進一步將流量轉化爲增量。
最後,科技場景創新重塑沉浸式消費體驗。
如今,主題樂園之間的競爭,不再是過山車高度等傳統遊樂設施的比拼,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成爲主題樂園創新的核心驅動力。
技術正從輔助手段演變爲體驗覈心。比如,北京環球影城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通過AR魔杖互動,使遊客停留時長增加2小時;上海迪士尼“瘋狂動物城”新區採用VR過山車技術,不僅吸引了更多遊客,還提高了遊客的復購率。
主題樂園的崛起,顯示出文旅產業從“觀光時代”邁向“體驗經濟”新階段,其通過文化共鳴、IP賦能與生態協同,爲消費升級提供可持續動力。唯有如此,主題樂園方能真正成爲驅動內需、撬動消費升級以及賦能區域經濟的“超級引擎”。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