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珠寶首飾?這份消費陷阱提示請查收
近期,珠寶貴金屬首飾的消費熱度較高。3月15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防範珠寶貴金屬首飾消費陷阱。
珠寶貴金屬首飾的價格與其類別和等級密切相關,消費者在選購高價格的珠寶貴金屬首飾時,要了解必要的質量標準常識。例如,珠寶玉石類產品的主要國家標準包括《珠寶玉石 名稱》和《珠寶玉石 鑑定》等,其中列舉了常見珠寶玉石的檢測和命名方法。
貴金屬類產品必須有明確的印記(指打印或刻印在貴金屬飾品上的永久性標識)、標籤等。如果商家宣傳首飾爲貴金屬類產品卻沒有相應標識,消費者需謹慎選購。
消費者要注意識別仿冒檢測報告。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應當取得市場監管部門頒發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CMA)證書。消費者要確認檢測報告內容是否齊全。檢測報告的基本內容應當包括:檢測機構名稱和地址、檢測機構公章或檢測專用章、檢測報告的唯一性標識、所用檢驗檢測方法、檢測時間等基本信息。
如果發現印刷粗糙模糊、內容嚴重缺失、在正規檢測機構網站查詢不到的報告,就有可能是仿冒權威機構的假報告或“套牌證書”。
消費者還要覈對關鍵信息。例如珠寶玉石類產品報告的照片與實物是否一致,產品的定名是否規範,如果出現表述含糊的“玉”“寶石”等名稱需要警惕,還要注意證書的備註欄是否註明“處理”“染色”“充填”等關鍵信息。貴金屬類產品應檢查是否依據國家標準對純度命名,以重量結算的貴金屬產品是否有準確的重量數據等。
貴金屬類產品有按實際克重計價、“一口價”等不同銷售方式,消費者在選購時要明確計價方式。同時避免商家混淆概念,或者誇大質量等級、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記者趙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