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湘潭丨茶恩寺鎮:竹木產業挑大樑
“聚焦鄉村特色產業”系列報道⑧
茶恩寺鎮:竹木產業挑大樑
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 通訊員 卞爲鬆
位於湘潭縣最南端的茶恩寺鎮,總面積6萬餘畝的楠竹林,不僅是一道靚麗的生態名片,更是助力當地經濟發展的特色支柱。
近年來,茶恩寺鎮依託豐富的楠竹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竹木產業。從傳統手工製作到自動化生產,從單一加工到全產業鏈開發,從線下實體店銷售到電商崛起,全鎮竹木產業蒸蒸日上,成功躋身“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行列,資源轉化、產業升級、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萬畝竹海築基,產業集聚成勢
茶恩寺鎮是我省38個“速生豐產竹”基地之一,坐擁湘潭縣最大的楠竹資源寶庫。經過持續多年的低產林改造和科學培育,全鎮楠竹面積穩定在6萬畝以上,年產原竹超過7萬噸,主要分佈在雙花、雙鳳、茶恩等12個村。如果以最佳農產品運輸半徑25公里範圍計算,可輻射到湘潭縣白石、中路鋪、花石鎮以及南嶽衡山等地,周邊楠竹可收集資源量20萬畝以上,爲該鎮發展壯大竹木產業提供了堅實的原料保障。
早在1993年,茶恩寺鎮就建立了竹木製品市場,匯聚該鎮及周邊地區資金、技術力量和信息渠道,規模化、產業化開發利用當地楠竹資源,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節節攀升。2014年,湘潭縣實施“一區多園”發展戰略,成立湘潭天易示範區茶恩竹木工業園,進一步爲該鎮產業發展提供核心平臺和新動能。目前,該園區匯聚了46家竹木及相關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家,形成了涵蓋竹傢俱、竹餐具、竹板材、竹炭等100餘種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條,集生產、加工、電商物流於一體,獲評“湖南省現代林業特色產業園”。去年,園區竹木產業綜合產值超過5億元,電商交易額突破2億元,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精準發力突破,發展動能強勁
“湘寶竹業”是茶恩寺鎮引進的優秀民營企業之一,主要從事竹餐具產銷,80%的產品遠銷海外,年產值達9000萬元,常年僱用員工130餘人。該企業負責人介紹,按照目前每天出廠的成品折算,大約需要350噸鮮竹,但現有囤貨場地和竹子貨源根本無法滿足這一要求。因此,他與別的加工企業合作,採取收購半成品的“訂單生產”模式,每天可以減少200噸竹子用量,雙方互惠互利。
在茶恩竹木工業園,生產加工企業之間、加工企業與電商平臺之間,像“湘寶竹業”一樣採取合作經營手段的還有很多,合作形式多種多樣。爲了促進這些企業、平臺向穩向好發展,茶恩寺鎮引導扶持力度持續加碼,工作紮實有效。近年來,由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特色產業專班,不斷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確保責任壓實。市、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多次深入該鎮調研指導,專題研究政策銜接與項目規劃,爲產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持,園區承載能力持續提升。
近年來,茶恩寺鎮積極探索創新,大力推動“企業+基地+農戶”合作模式,引導雙花村、雙鳳村各流轉林地500畝,探索集體林地規模化經營新路徑。同時,積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依託G107國道沿線竹海資源打造觀光走廊,培育天馬山生態旅遊網紅打卡點和柏棠寫生基地;林下經濟嘗試多點開花,鼓勵雙喜家庭農場在雙花村試種竹蓀,爲釋放林地綜合效益開闢新空間;爭資爭項成效初顯,在市、縣林業部門指導下,組織申報省級林業生態保護修復及發展資金項目儲備庫,涉及產業展示展銷中心、企業設備提升改造、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項目。
聯農帶農緊密,振興根基穩固
產業發展的落腳點是富民強村,茶恩寺鎮着力構建緊密多元的聯農帶農機制,讓竹木產業惠及千家萬戶。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訂單生產等多種形式,引導農戶深度參與產業鏈。其中,鼓勵農戶將分散的竹林流轉至村集體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統一委託給企業經營,農戶可獲得穩定的租金或分紅收益,有效盤活了林地資源,也保障了企業原料供應。
茶恩寺鎮蓬勃發展的竹木產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催生了多家電商平臺。據統計,全鎮有近萬人在相關企業務工,每人年收入數萬元不等,最高的超過10萬元。同時,這些企業發展壯大後積極反哺鄉村,通過發放肥料、修建林區道路、提供撫育補助等“以獎代投”方式,鼓勵和扶持村民參與楠竹培育管護,形成了“企業盈利、集體壯大、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和多贏格局,夯實了產業振興的根基。此外,鎮內竹編傳統手工藝煥發新生機,爲部分農戶提供了在家門口靈活就業增收的機會。
面向未來,茶恩寺鎮目標清晰。該鎮《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實施方案》(2025年—2027年)明確,將着眼竹木製品全產業鏈培育,以產業融合發展爲抓手,以產業興旺、農民持續增收爲主線,通過提質增效一產、優化升級二產、創新拓展三產等三大舉措,構建特色鮮明、佈局合理、創業活躍、聯農緊密的現代竹木產業體系,打造多主體參與、多業態發展、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聯結、多模式經營的鄉村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