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長錢”入市新進展 鴻鵠基金二期獲批啓動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天然具有耐心資本的屬性,也是支持資本市場健康持續發展重要的價值投資者之一。近日,險資“長錢”入市有了新進展。
3月13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中國人壽集團方面獲悉,截至2025年3月初,由中國人壽聯合新華保險發起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鴻鵠志遠(上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鴻鵠基金”)已全部實現落地,實現了風險低於基準、收益高於基準的良好業績表現。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已正式批覆同意中國人壽繼續聯合相關機構共同發起設立鴻鵠基金二期。
記者注意到,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透露,將積極穩妥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他進一步稱,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前期試點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2025年會進一步加大力度,金融監管總局已在3月4日批覆新增600億元資金。
收益較爲可觀
公開資料顯示,鴻鵠基金是首隻險資系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於2024年2月29日成立,2024年3月4日正式啓動投資。
記者查詢上市公司公告發現,截至2024年三季度,鴻鵠基金已先後現身伊利股份(600887.SH)和陝西煤業(601225.SH)的股東名單上。
2024年三季度報告顯示,鴻鵠基金持有伊利股份約1.1938億股,持股比例爲1.88%,在伊利股份的前十大股東中排名第七位。鴻鵠基金持有陝西煤業7016.23萬股,持股比例爲0.72%,在前十大股東排名第十位。
從鴻鵠基金買入的陝西煤業與伊利股份來看,這兩隻股均有大藍籌特性。截至3月13日收盤,陝西煤業上漲5.99%,成交額24.13億元,總市值1954.51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淨利潤超159億元。
截至2025年3月14日上午收盤,伊利股份上漲6.21%,最新總市值達1858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5.87%至108.68億元。
2025年1月23日,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鴻鵠基金設立一年多來,運行比較順利,實現了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綜合動態平衡。“據瞭解,基金收益還是很可觀的,基金繼續看好股市的投資價值。”
中國人壽方面也表示,作爲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的先行試點項目,鴻鵠基金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和“長錢長投”原則,探索耐心資本投資規律,主要投向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實現了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和活躍資本市場雙結合,爲保險資金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作出了表率、積累了經驗。
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資產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將爲險資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未來,中國人壽資產公司將繼續堅持着眼長遠進行佈局,強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設,完善長週期考覈機制,強化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努力實現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和穩定長期收益的雙贏局面。”
更多資金在路上
2025年1月22日,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其中主要措施就是抓緊推動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落地,後續逐步擴大參與機構範圍與資金規模。
2025年1月26日,金融監管總局批覆開展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規模爲520億元。太平洋人壽、泰康人壽、陽光人壽及相關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獲准以契約制基金方式參與試點,開展長期股票投資。
3月4日,金融監管總局批覆人保壽險、中國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保險、平安人壽5家保險公司開展長期投資改革試點,規模達到600億元。
肖遠企公開表示,第二批試點在機制上比第一批試點會更加靈活,基金可以是單獨由一家保險公司發起設立,也可以由2家或者2家以上的保險公司聯合發起設立。
截至目前,已有8家保險公司獲批開展試點,總金額達到1620億元。
中國人壽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將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週期長、穩定性高等優勢,緊貼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需要,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通過股權投資基金、股權投資計劃、債權投資計劃等多元投資方式,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長期資金“活水”。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項最新政策亦爲險資打開了一級市場股權投資的大門。
3月5日,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的通知》,
支持保險資金依法合規投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通過附屬機構發行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發行的債券或者參股金融資產投資公司。
金融監管總局表示,有利於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拓寬股權投資試點資金來源,進一步豐富科技企業多元化融資體系。
(編輯:李暉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