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沈壯海:站在數智時代的門口,唯擁抱者生,唯創新者勝!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丁莉 深圳報道
5月26日下午,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主論壇在深圳舉行。
武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沈壯海發表題爲“數智時代的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主旨演講。他表示,在文化建設與數智技術的碰撞中,如何激活更多潛能、演繹更多精彩是新時代的重要課題。“數智化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發展的必答題。”
文化建設如何答好數智之問、用好數智之能?
沈壯海從數智賦能文化、文化滋養數智、文化科技創新、引領數智向善、提升人的力量等五個方面做出瞭解讀。
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科技進步,都對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沈壯海表示,數智技術打破時空之限,聯接人機,貫通虛實,給文化的創作生產、呈現表達、傳播宣介、消費享用等提供了新工具、新樣態、新載體、新技術、新場景。
他以《哪吒之魔童鬧海》舉例:“它能在全球動畫電影票房中一舉衝頂,一則是它身集中華文化的神韻,一則便是它腳踩數智的‘風火輪’。”他建議,要促進文化建設與數智技術的深度融合,更好推動文化創作生產流程創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文化力量的深度激活、充分釋放。
同時,數據是數智的“源頭活水”,決定着數智的能力邊界、價值取向。因此,要持續推進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爲數據優勢、發展優勢,“以優秀文化增益數智之能、涵養數智之情,使生成數智的源頭活水源泉不竭、水網縱橫、水質更優、養分更足。”
沈壯海認爲,由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態滋養的數智技術,一定能夠更好地服務於中華文化的創新發展,服務於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鑑。
當今時代,各國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領域的競逐,絕不僅是科技的競逐,也是文化的競逐。“如果各類文化劇目只能在別人搭建的舞臺上排演,其精彩程度、我們觀劇的感受無疑也都會有不少折扣。”他建議,要緊緊牽住互聯網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持續加快推進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硬件”和“軟件”全面升級,進一步夯實文化創新的科技基座。
此外,近年來,數智技術的發展給文化創新注入了新的動力,也提出了不少風險挑戰。沈壯海提出,要直面新課題,不斷完善法規與技術體系,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堅持倫理優先,建強安全屏障,引導數智向善。
如何更好駕馭數智技術,讓其發揮積極作用?沈壯海表示,要由具備更強創新創造自覺與能力的人來掌握它們,“早在169年前,面對工業和科學的革命性進展,馬克思便曾這樣寫道:‘要使社會的新生力量很好地發揮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來掌握它們’。”
沈壯海建議,要注重全民族文化素養的增進、數智素養的提升,注重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涵養與激發,注重有深厚文化底蘊、同時又熟諳數智技能的文化人才培養,讓數智技術更好地服務於人的創造能力的提升、服務於新文化的創造。
發言結尾,他再次強調了推進文化建設數智化的必要:“數智化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發展的必答題。站在數智時代的門口,唯擁抱者生,唯創新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