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大學生新質創業力學術研討會在渝召開
近日,數字經濟時代大學生新質創業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和產業界代表圍繞數字經濟浪潮下大學生新質創業力的培育路徑、理論建構與實踐創新展開深入研討,爲推動高等教育與新質生產力發展同頻共振貢獻智慧。
與會嘉賓針對數字經濟時代大學生新質創業力研究課題組形成的成果發表各自見解,並指出數字經濟時代的大學生新質創業力,區別於傳統創業力,是一種擁有新形態、指向高質量的先進創業力,涵蓋創新能力、適應能力、學習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等多個維度。它彰顯了高校培養符合數字經濟時代需要的新型創業人才的戰略佈局,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激發創新活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在價值維度上,專家們達成共識:培育新質創業力,經濟層面可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爲數字經濟發展輸送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文化層面能推動高等教育理念革新,通過“知行合一”培養大學生的開拓精神與核心能力;社會層面則有助於緩解就業壓力,引導青年學子紮根基層、服務社會,在國家需要的領域建功立業。
針對大學生新質創業力的理論支撐,與會嘉賓深入剖析了人力資本理論、職業勝任力理論和紮根理論的重要作用。人力資本理論闡釋了人力資源開發的依據和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職業勝任力理論幫助明確創業所需能力,助力高校設計創業教育課程;紮根理論則爲新質創業力的生成提供了科學的研究工具和思維模式。
在新質創業力的測度標準方面,研討會提出精神、能力和管理三維標準。精神維度包括創業意願、風險承擔能力、行動能力和個人素養;能力維度涵蓋創新思考能力、實驗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管理維度涉及機會把握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團隊控制能力。這一測度標準爲科學評估大學生新質創業力提供了重要參考。
關於培育路徑,研討會強調需政府、企業、學校和社會形成合力。政府應出臺專項政策、加大財政支持、提供精準服務;企業要搭建實踐平臺,加強與高校合作;學校需革新教育理念,優化師資隊伍,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社會應積極參與,提供資本支持和宣傳引導,共同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此次研討會的召開,爲數字經濟時代大學生新質創業力的培育凝聚了共識、明確了方向。重慶對外經貿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研討會爲契機,加強交流合作,充分發揮博士科研工作站和創客學院的研究力量,組織編寫《數字經濟時代大學生新質創業力研究》學術專著,推動研究成果轉化,爲培養更多具備新質創業力的大學生而不懈努力,爲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晏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