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巡查破解攀爬野長城難題

日前,《北京市長城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在首都之窗面向公衆徵求意見,時間爲7月2日至7月3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條例(草案)》明令禁止攀巖、刻劃等九類本體破壞行爲,爲解決“攀爬野長城”難題,區文物部門、長城保護機構可以採用電子圍欄、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提示攀爬風險、勸阻攀爬行爲。

落實“大保護”理念長城相關文化遺產納入法定保護範疇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和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北京長城體量巨大、價值突出,在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中有着重要地位。爲解決本市長城保護傳承利用中存在的系統性保護、精細化管理、活化利用深度不足的問題,特制定本《條例(草案)》。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條例(草案)》着力構建完整性系統性保護格局,落實“大保護”理念,突破文物本體保護侷限,將長城相關文化遺產(文物古蹟、革命史蹟、非遺等)及賦存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環境納入法定保護範疇,全面彰顯長城文化景觀價值。

《條例(草案)》中提到,本條例所稱長城,包括長城的牆體、城堡、關隘、烽火臺、敵樓、擋馬牆等;長城相關文化遺產,包括與長城相關的其他文物古蹟、革命史蹟、歷史文化街區和名鎮名村、歷史建築、傳統村落、古樹名木、農業遺產等,以及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城相關景觀環境,則包括長城依託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保護管理精細化採用電子圍欄等勸阻“攀爬野長城”

爲解決“攀爬野長城”管理手段有限等保護管理精細化不足的問題,《條例(草案)》聚焦保護全鏈條管理,突出夯實基礎管理、預防性保護機制、健全防災應急體系、嚴控破壞行爲四大剛性措施。

《條例(草案)》明令禁止攀巖、刻劃等九類本體破壞行爲,專設生態保護制度修復景觀環境。區人民政府加強對非參觀遊覽區長城的管理,在非參觀遊覽區長城周邊道路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誌;區文物部門、長城保護機構可以採用電子圍欄、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提示攀爬風險、勸阻攀爬行爲。

遊客在長城參觀遊覽區內因不文明行爲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相關保護機構或者受委託運營單位可以限制其一定時間內不得進入參觀遊覽區。

堅持惠民利民原則將具備條件點段闢爲參觀遊覽區

《條例(草案)》提出,市、區人民政府堅持惠民利民原則,推動將具備條件的長城點段闢爲參觀遊覽區,整合文旅資源,拓展利用路徑,培育拓展新業態,服務長城沿線經濟社會發展。

而對於闢爲參觀遊覽區的,應符合以下條件:一是符合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和本市長城保護規劃的要求;二是能夠滿足公衆參觀遊覽安全和長城文物安全的要求,並可以爲遊客提供必要的便利;三是有明確的保護機構,且該點段已劃定並公佈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建立保護標誌、記錄檔案。

此外,《條例(草案)》提出,市、長城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建立長城主題闡釋展示體系,支持長城沿線博物館、陳列館、鄉史館、村史館、驛站、廣場等開展長城主題展示,鼓勵開展學術交流、文藝創作、非遺展演、研學教育、文創開發等長城文化活動,加強考古報告、保護檔案、歷史文獻及口述史料蒐集整理。

文/本報記者張月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