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維持、人員訓練費 趕不上採購研發 揭仲:國防支出結構嚴重失衡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會通過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其中「總體國防支出」金額將達到創紀錄的九四九五億元,佔GDP預估值廿八點六兆的比率約百分之三點三二。淡江大學戰略所兼任助理教授揭仲擔憂,行政院並未納入軍人加薪方案的三○○億元,可能引發在野黨杯葛,甚至不排除會要求將總預算退回重編。

揭仲進一步提醒,若按照往年標準,僅計算「核心國防支出」,則明年約八一三六億元,佔GDP預估值廿八點六兆元的比率爲百分之二點八四。他提醒,雖然明年度「核心國防支出」比一一四年度相同標準下的六三八六億,大幅增加逾一六○○億,增幅高達百分之廿六,但國防支出結構失衡的情形,卻也比往年嚴重。

他分析,一一五年用於武器採購與研發的金額,包括軍事投資預算一六一六億與特別預算的分配數一八六八億,合計高達三四八四億;但用於人員訓練、燃料採購與武器裝備維修保養的作業維持預算,卻因爲難以獲得特別預算的挹注,以一一五年度僅爲一九九○億來看,其金額成長趕不上武器採購與研發的幅度。

揭仲提醒,武器採購與研發支出與「作業維持」支出,最好能維持一比一的比例,以確保所獲得的武器裝備有合格的人員操作、有足夠的燃料來運作,和獲得必要的保養維護。然而,國軍武器採購研發支出,與作業維持支出之間的比例,近年卻出現失衡徵兆,一一三年度高達一點七二比一,去年度略降爲一點五九比一,明年度可能增爲新高之一點七五比一,失衡情形令人擔心。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林穎佑表示,明年國防預算納入退撫及海巡支出,顯示在現今威脅多元化的情況下,國防事務不再僅限於國防部的責任,例如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等。尤其這次納入海巡經費,更凸顯在面臨中共灰色地帶行動的挑戰時,海巡署將扮演更多更吃重的角色。

林穎佑認爲最主要還是像美國政壇及民間,展現臺灣對於自我防衛的企圖心,相對於北約會員國對於國防的投注,臺灣的決心絕不下於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