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縣小溪鎮:科技“把脈”花生田 防治“護航”保豐收
八月中旬,正是秋糧生長的衝刺期,對於安徽省五河縣小溪鎮的萬畝“小白沙”花生田來說,此刻的田間管理尤爲關鍵。“秋糧要豐產,田管是關鍵”的農諺,在這裡正通過科技的力量轉化爲實實在在的豐收圖景。
走進小溪鎮蔣莊村的花生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綠意。花生植株根莖粗壯,葉片舒展翠綠,長勢喜人。種植戶們正忙碌着,他們並非僅憑經驗埋頭苦幹,而是在農技人員科學指導下,進行着精細化的田間作業。施肥、灌溉,每一項操作都講究時機與分寸。
科技賦農,精準服務到田頭。這份精細管理的底氣,源於小溪鎮紮實推動的“科技賦農”實踐。作爲有着悠久種植歷史和超萬畝種植規模的花生主產區,小溪鎮深知科技是產業提質增效的核心。鎮農技站專家們的身影頻繁出現在田間地頭,他們不僅僅是“看”,更是“診”。通過“線上培訓+線下實地指導”的雙軌服務模式,科技知識跨越空間限制,精準送達種植戶手中。尤其在當前花生生長的中後期關鍵階段,這種點對點的技術支撐顯得更爲重要。
科學防控,築牢豐收屏障。病蟲害防治是確保花生穩產增收的關鍵戰役。在小溪鎮的花生田裡,防治工作不再是簡單粗暴的“一刀切”。農技人員指導種植戶們根據不同地塊的苗情長勢和病蟲害監測數據,實行“分類施策”。防治時機、藥劑選擇、施用方法都講求科學精準,力求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病蟲害損失,爲花生健康生長築牢安全屏障。
精準“診療”,解決生產難題。科技賦農的魅力,更體現在解決具體問題的精準高效上。在蔣莊村,種植戶的花生田裡部分植株出現了黃葉現象。鎮農技人員聞訊迅速趕到,經過仔細勘查土壤和植株樣本,很快“診斷”出癥結:問題源於地塊土壤偏鹼性,抑制了花生根系對鐵元素的吸收,導致生理性黃葉。開出的“處方”簡單而有效:適量補充鐵肥和鋅肥。這種基於科學分析的“靶向治療”,迅速遏制了黃葉蔓延的勢頭,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減產損失。
今年,小溪鎮在持續深耕“小白沙”花生產業、提升品質效益的同時,也在積極優化農業種植結構。而貫穿始終的,是對科技服務的強化。下一步,小溪鎮農技力量將繼續紮根田間,加強全生育期的技術指導。同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佈災害預警信息,指導農戶做好防災減災預案,爲即將到來的秋糧豐收打下最堅實的科技根基。(董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