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三級農技人員田間“把脈開方”
來源:內蒙古日報
一段時間以來,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連續遭遇極端天氣侵襲,農業生產受到較大不利影響。7月31日,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三級農牧業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摸底調研和技術指導,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困難。
在巴彥套海鎮和平村,農技專家實地觀察受災作物的長勢及土地情況,針對災後農作物的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控等給予專業指導。
“連日暴雨對鎮裡的農戶影響特別大,向日葵絕收面積和成災面積達到80%以上,農技專家針對後續田地的種植,爲農戶提供了許多辦法和技術指導,最大限度減少農戶損失。”巴彥套海鎮人大主席楊飛說。
五原縣作爲農業大縣,當前正值玉米、葵花等農作物生產的關鍵時期。針對本次受災農作物的補種、換種等問題,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長王永爲農戶“開方”:“目前可以複種白菜、牧草,對於受災不嚴重的作物,可以採取鬆根的辦法,讓農作物更好地呼吸,後期要注重營養保持、病蟲害防治等問題。”
據瞭解,針對巴彥淖爾市的暴雨災情,自治區緊急動員全區科技特派員、“三區”科技人才及廣大科研人員,積極響應自治區防災減災部署,火速投身抗災減災科技服務一線。
“針對受災農作物的後續植保工作,我們特別組建了自治區農科院、內蒙古農業大學的頂尖農技團隊,深入農業合作社、種植園區等地開展全覆蓋式技術診斷、指導工作,幫助受災地區迅速恢復災後生產工作,針對植物的緩苗、轉栽給出具體的指導建議。”自治區科技廳農牧業與社會發展科技處副處長白文志介紹。
目前,五原縣已開展災後技術服務與指導工作100餘次,同時向重點受災區域捐贈救災物資,包括抽水泵、葉面肥、病蟲害防治農藥等關鍵生產資料,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記者 薛來 實習生 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