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月子,孃家送來20只土雞,婆婆給小姑子10只,我:一隻100元

我坐月子,孃家送來20只土雞,婆婆送給小姑子10只,我說:一隻100元

“坐月子是女人最脆的時刻,婆媳過招卻常趁你病要你命。”

這話我生娃前沒信,生娃後信得死死的。

我叫林秀娟,32歲,江蘇宿遷人,婚前在銀行做會計,婚後爲了家庭辭了職。

老公顧建國是獨子,我們住在市區一套兩居里。

平日裡我孃家人憨厚實在,婆家卻總愛打些“親情算盤”。

今年正月我剖腹產生了兒子,坐月子那會兒營養最關鍵。

我孃家知道我胃口不好,託親戚專程從鄉下送來了20只正宗土雞,說是給我“補回氣血、養好骨頭”。

那雞一個個蹬着腿冒着油光,我心裡一熱,覺得自己不是孤軍作戰。

結果第二天中午,小姑子顧雪梅提着袋子來串門,一臉笑嘻嘻地跟婆婆說:“媽,我那邊孩子也身體弱,想拿點雞燉湯呢。”

婆婆沒多話,徑直從陽臺雞籠裡挑了10只裝袋,一邊拎給她一邊嘴上還說:“你拿去用吧,這雞也不是啥稀罕物。”

我愣在沙發上,心裡的火像鍋底燒沸水。

月子裡不讓動怒,我咬着牙開口:“媽,雞是我媽託人買的,一隻一百塊錢,要就把錢給我。”

婆婆臉色一沉:“你這是跟家裡人算錢?你坐月子我們伺候你,我送幾隻雞怎麼了?”

我冷聲道:“我不是算錢,是算心。你不問我直接送人,合着我是‘人不在場,雞被下鍋’。”

屋裡氣氛僵得像冰。

顧雪梅臉上也掛不住:“娟姐你放心,我不白拿,我把錢轉你。”

懸念就從這天開始——我跟顧建國攤牌,說月子裡我不想再看到“公婆專權小姑分配”的戲碼。

我想要清淨,要規矩。

他一臉爲難:“我媽性子硬,你別太沖。”

我問:“她硬,我就得軟?那我這月子,是坐給他們‘講人情’的?”

過了兩天,我發現雞籠空了,剩下的10只也不見了。

我質問婆婆,她說:“孩子出生多喜事,我燉給鄰居嚐嚐了。”

我直接打了電話讓孃家人來把雞籠收走,說:“我不吃了,浪費心意太扎心。”

顧建國看我怒氣不消,終於有點慌了。

他那晚說:“娟,我給你補雞行不行?你別鬧得太僵。”

我笑了:“不是雞,是尊重。補不來。”

第三週,婆婆竟主動跟我說:“雞的事是我考慮不周,以後誰要用什麼,都先問你。”

顧雪梅也在羣裡轉來了1000元,說是“補土雞錢,也補點心意”。

但我沒急着領情。

我開始從臥室拿出記賬本,詳細寫下從我坐月子到現在,孃家送來的物品,婆家的態度,以及顧建國的每次反應。

有時候人不能靠吵贏,而是靠“數據”醒人。

晚上,我把記賬本攤在飯桌上,遞給顧建國:“你看看,這是你說的‘不算錢只算感情’。感情就這麼花掉的。”

他沉默了許久,說:“以後你管賬,我不摻和了。”

“我不要管賬,我要你有立場。”

我說完這句,才覺得心裡那根繃着的線鬆了些。

小姑子從那以後不再亂拿東西,婆婆說話也多了些商量味兒。

月子過完,我決定重新找工作,告訴自己,從今天起,我不再是任何人情債下的“弱者”。

老話說得好:人善被人欺,月子不護身。

孃家送的是心,婆家若當籌碼,那就是在拿你的虛弱來“變現”。

女人不是生產工具,也不是免費倉庫。

誰動了規矩,就別怪我動了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