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嫁姑姐初二回孃家,婆婆塞給我5000,讓我多給孃家送禮
遠嫁姑姐初二回孃家,婆婆塞給我5000,讓我多給孃家送禮
嫁到沿海城市快三年了,每次回老家,村裡的長輩都會用異樣的眼光打量我。我叫林小蝶,遠嫁到浙江溫州的一個小城市,老公張建國在當地一家機械廠做工程師。結婚這些年,我做了很多思想鬥爭,也經歷了不少家庭裡的明爭暗鬥。
頭一年結婚的時候,婆婆張媽就念叨着:"你是遠嫁過來的,以後可要多孝敬孃家那邊。"當時我還覺得這婆婆挺開明,能爲我着想。誰知道這句話背後藏着這麼多彎彎繞。
公公在當地一所重點中學當了二十多年的教導主任,在當地很有面子。婆婆經營着一家小超市,生意紅火。我嫁過來的時候,他們給我們買了一套120平的新房,裝修都是找的品牌公司。
這讓街坊鄰居都羨慕不已,都說我嫁了個好人家。
可是日子久了,我才發現婆婆話裡有話。每次去串門,她總會跟鄰居說:"我們家小蝶是從山區來的,現在住進了大房子,開上了小車,比在老家強多了。"這種話聽在耳朵裡,就像刀子一樣扎心。
這不,今年初二回孃家,婆婆特意塞給我一個紅包,說是給我爸媽的。我打開一看,整整5000塊。婆婆笑眯眯地說:"小蝶啊,你爸媽把你養這麼大不容易,你帶着建國的心意回去。"
我心裡一咯噔,婆婆這是什麼意思?是想讓我在孃家面前給他們家表功?還是覺得我孃家窮,需要接濟?
我爸林大山在老家開了個小型加工廠,廠裡有二十多號工人,每年營業額也有不少。雖說不是什麼大企業,但日子過得還算滋潤。前兩年還給我弟弟林小誠在深圳付了首付,買了套小兩居。弟弟在騰訊當程序員,每個月工資都過了五萬。
想到這些,我看着手裡的紅包,心裡堵得慌。婆婆這是把我孃家當成了需要施捨的對象啊。這讓我想起了去年過年的事。
去年除夕,我媽王芳特意讓我帶了幾瓶老家的土蜂蜜,還有自家醃製的臘肉去婆家。婆婆收下後,當着我的面就給隔壁王嫂子送去兩瓶蜂蜜,說是:"農村來的土特產,你嚐嚐鮮。"
那一刻,我差點當場翻臉。
我孃家的心意,在她眼裡就這麼不值錢嗎?
回孃家的路上,我跟老公說了這事。張建國嘆了口氣:"我媽就這樣,總覺得你嫁到我們家是高攀了。你別往心裡去。"
"可是..."我欲言又止。老公雖然明白事理,但畢竟是親生兒子,我不想讓他難做。何況公婆對我們確實不錯,給我們買房子,幫我們帶孩子。但這種優越感,真的讓人受不了。
到了老家,媽媽王芳一見到我就紅了眼眶。爸爸雖然嘴上不說,但眼神裡的思念藏不住。弟弟林小誠特意從深圳請假回來,還給我帶了一堆深圳特產,其中有幾樣還是他專門從香港帶回來的。
吃完團圓飯,我把婆婆給的紅包退了回去,附上一條信息:"媽,我們家的條件您也清楚,不需要這個。孝敬父母是我應該的,但請給我們保留這份尊嚴。我知道您疼我,但我孃家不是您想的那樣。"
我知道這話可能會傷了婆婆的心,但有些話不說透,這種隔閡只會越來越深。
婆婆看到消息後沉默了很久,最後回了句:"
是媽考慮不周,讓你寒心了。以後不會了。
這一刻,我才明白,有時候所謂的好意,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輕視。而最好的相處之道,不是靠錢來維繫,而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現在每逢過年,婆婆再也不提送禮的事。我和老公該盡的孝心一點沒少,但卻多了幾分發自內心的真誠。前幾天,婆婆還特意把我叫到跟前,說:"
小蝶啊,這些年是我不懂事,總覺得城裡人就比農村人強。其實啊,人跟人之間,主要還是看心。
聽到這話,我眼眶一下就溼了。這可能就是中國式家庭裡最難能可貴的真情流露吧。
有時候,放下那些所謂的身份地位,用真心相待,家纔像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