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評丨平臺評論區出現不雅照無法刪除,自動審覈不能成爲擺設

據正在新聞報道,一女子在社交平臺發帖稱,自己在旅行平臺上訂一家酒店查看評價時,看到酒店的點評區有一張女性不雅圖片,她找酒店客服反饋刪除這條評價,客服稱無法刪除。而平臺則反饋稱是系統自動審覈通過。該事件被報道後,很快成爲熱搜話題。

報道中提到,女子在社交平臺發帖後,媒體聯繫到了涉事圖片酒店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酒店沒有權限刪除評論,好評差評都刪不掉。圖片系客人不小心提交,客人也很想刪除,但是刪不掉。酒店已經向旅行平臺反饋了這個問題,但平臺一直沒給出結果。

顧客發佈評價信息,目的是爲其他用戶提供參考。通過評價用戶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爲商家提供反饋以便於商家提升服務和改進不足。作爲第三方平臺,保護用戶隱私信息是基礎規則。涉事不雅照片在酒店點評區存續期間,已構成對當事人隱私權的侵犯。同時,這類內容通過APP傳播,極易與酒店住宿場景產生關聯聯想,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網絡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佈信息的管理,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佈的信息時,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並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平臺"自動審覈通過"的藉口,恰恰證明其審覈機制存在缺陷:既未設置敏感圖片的二次人工複覈,也未建立高效的投訴響應機制。在享受數十億用戶帶來的數據紅利時,平臺沒有理由將審覈成本和技術風險轉嫁給普通用戶。

平臺必須打破對AI審覈的過度依賴,在圖片識別、語義分析等技術環節之外,還要增設人工審覈崗位,優化投訴響應機制。明確補救和懲戒的事後責任。通過技術手段與人工審覈相結合的方式,履行內容管理主體責任。此次事件也應爲監管部門提供警示,一方面要主動作爲,加強對三方平臺的內容安全動態巡查,另一方面應推動"技術合規"標準建設,要求企業證明其審覈系統的有效性。

在數字化已成常態的當下,用戶有權要求享有安全的網絡環境。這就需要平臺真正把“用戶至上”轉化爲責任,更需要職能部門通過法律爲用戶守住底線。當每一次"自動審覈"失靈都要被追責時,互聯網平臺才能迴歸服務本質。

上游新聞 時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