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設定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權威解讀來了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高清揚)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同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解讀,並答記者問。
對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充滿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爲5%左右。對此,沈丹陽認爲,今年設定5%左右的增長目標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對實現目標充滿信心。
他提出,今年開年以來,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中國科技火爆出圈,文化旅遊消費繁榮活躍,春節期間的文化旅遊消費火爆,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等多項指標數據印證了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同時,近些年新產業、新動能快速成長,新能源汽車、光伏、造船等一批產業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爆發式增長,中國經濟增長正換上強勁的新引擎。
此外,一攬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正持續發揮作用,特別是今年實施多年未有的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組合,勢必爲經濟增長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將政策資源更多“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如何體現“更加積極有爲”?陳昌盛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解讀。
陳昌盛表示,從取向看,這是首次提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連續實施了14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爲“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從力度看,貨幣政策將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從節奏看,要儘可能早落地,儘可能發揮政策的最大效能;從組合看,進一步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一致性評估,加強各個部門間的協同配合,還要聚焦突出問題,整合政策資源集中發力,打出組合拳,發揮“1+1>2”的政策效果。
此外,關於宏觀政策,報告還有一些新的提法。例如,強調將政策資源更多“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旨在通過形成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在穩增長、穩就業中更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
突出“三個發力” 實施“一項行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到提振消費。談到在促進消費方面面臨的挑戰,沈丹陽表示,當前有三個重點問題需要加大力度深化解決,即要解決消費能力不足的問題、解決優質供給不足的問題、解決消費環境進一步改善的問題。
沈丹陽介紹,爲解決上述問題,今年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基礎上,還要突出“三個發力”和實施“一項行動”:“三個發力”就是要從促進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改善消費環境提升消費意願這三個方面來共同發力;“一個專項行動”即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制定行動方案和配套政策,會盡快出臺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