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6%左右!河南多地經濟目標出爐
【大河財立方 記者 程帥星】近期,河南多市2025年兩會陸續召開。2月18日,開封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平頂山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焦作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三門峽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周口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同日開幕。
大河財立方記者梳理河南各地政府工作報告注意到,多地將今年GDP目標定在6%左右,產業轉型升級、促消費、鄉村振興等是多地今年發力的重點領域。
【定目標】
多地將2025年經濟增速定在6%左右
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將GDP增長目標定在5.5%左右。目標已定,各地如何發力?
大河財立方記者梳理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鄭州、洛陽、開封、安陽、漯河等14市召開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多地將今年GDP增長目標定在6%左右。其中,漯河GDP預期目標爲7%以上,周口爲7%左右,三門峽爲6.5%,平頂山、南陽、商丘等地爲6.5%左右,洛陽、安陽爲6%,鄭州、開封、信陽、濮陽、新鄉等地爲6%左右。
漯河GDP增速目標高於其他市,有其發展“底氣”。2024年,漯河GDP增長6.8%,居全省第1位。而回望過去幾年,漯河經濟增速均表現亮眼,連續4年居全省前兩位。
增速領跑的“秘訣”何在?漯河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該市發展質效全省領先,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0.9%、8.7%、6.7%,居全省第2、第3、第6位。“11+8”產業鏈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95%,10條產業鏈產值實現兩位數增長。
從經濟體量上看,鄭州依然保持絕對優勢。2024年,鄭州GDP邁上1.45萬億元,居全省首位,也是我省唯一一個“萬億俱樂部”城市。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時表示,工業是鄭州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其中,汽車及裝備製造業、鋁及鋁精深加工產業、電子信息工業表現出色,支撐了鄭州的經濟增長;工業產業的持續壯大,是鄭州經濟穩定增長的“壓艙石”。
【擴內需】
加力提振消費
在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5年十大重點工作中,“更大力度推動全方位擴大內需”排在首位,其中“加力提振消費”又是“重中之重”。在多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促消費也成爲2025年重點工作之一。
洛陽市提出,全方位擴大內需,用足用好政策機遇,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
南陽市提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以上的目標,這一增速目標全省領先,並提出“加力提振消費需求”“加力擴大有效投資”的目標舉措。
安陽市、信陽市等都提出了培育壯大文旅產業的工作舉措,以此提振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商丘市提出實施提振消費行動,培育銷售額10億元以上市場10家以上。舉辦時尚展示活動、家裝博覽會、消費品博覽會等30場次以上。實現更新汽車4萬輛、家電數碼產品50萬臺以上。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鬆成在大河財立方“立方大家談”欄目撰文表示,消費是擴大內需的主攻方向之一,亦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河南省推動2025年第一季度經濟“開門紅”政策措施中,就有多條與促消費有關,比如圍繞零售、餐飲、文旅、住宿等重點領域,發放2億元新春消費券;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落實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購新補貼等。
【促轉型】
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在多地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驅動、產業轉型、新質生產力等是高頻詞彙,顯示出我省正經歷的“動能之變”。
鄭州市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保持兩位數增長。業內專家指出,這顯示出鄭州市新質生產力正加速培育,產業鏈完整度得到提升,具體表現在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分別增長13.7%、10.4%、10.1%;工業門類覆蓋41個行業大類中的37個。
2025年,鄭州市提出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聚焦轉型升級、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舉措。具體包括新增千億級企業1家、百億級企業2家以上,新培育“鏈主”企業30家以上,新增省級產業集羣5個以上;建成投用華爲中原區域總部,推動富士康“3+3”戰略產業轉化落地,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等內容。
作爲中原城市羣副中心,洛陽市提出,加快傳統制造業優勢重塑,推動新興產業集羣鏈式發展,同時加快未來產業培育發展。作爲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陽市在創新驅動方面,提出了四個“重抓”——重抓平臺能級提升、重抓創新主體培育、重抓技術研發轉化、重抓創新生態營造;在未來產業方面,南陽市提出要重點佈局合成生物產業、航空再製造和低空經濟產業、新能源化工產業。
開封市將“加快動能轉換,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放在2025九項重點工作的首位;平頂山市提出“項目爲王,全面推進國家級現代水網先導區建設,加快推進河南電子半導體產業園、40萬噸聚碳酸酯、60吉瓦時儲能及動力電池”等“雙百”工程項目建設。
【扛重任】
多舉措促鄉村振興
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2025年提出了糧食總產量1300億斤以上的目標。各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均圍繞扛牢糧食安全重任、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等提出了具體舉措。
作爲“中原農谷”所在地,新鄉市2024年搶佔種業創新“制高點”,種業研發團隊總數達到53支高層次人才達390人,其中院士16名;培育優良品種161個,35個新品種通過國家、省審定。
2025年,新鄉市提出“以更大力度打造中原農谷2.0版”的目標,包括優化全種業平臺體系、健全有組織科創機制、促進全產業鏈條發展、堅持谷城院一體推進四類工作舉措。
鄭州市提出,嚴守耕地紅線,產量穩定在145萬噸以上,穩定“菜籃子”產品供給;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加快中原現代食品產業園項目建設,着力培育智慧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提升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一產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中原農谷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楊建國表示,河南是全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只有加快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等要素在城鄉之間順暢流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提高糧食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帶動縣域經濟壯大和農民增收致富,形成糧食興、產業旺、經濟強的良性循環,真正把糧食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才能讓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更加穩固。
此外,2023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8.08%,低於全國平均數,仍有近一半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河南鄉村面比較大,是新的增長點,特別是在外部挑戰日益增多的情況下,‘三農’的戰略‘後院作用’更加凸顯。”楊建國說。
責編:李文玉 | 審校:陳筱娟 | 審覈:李震 | 監審: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