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濟成長目標5%左右 陸專家:實現殊爲不易
▲李強在公佈新一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圖/路透社)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爲5%左右。長江商學院會計與金融學教授、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劉勁認爲,在目前國際環境以及經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要實現此目標殊爲不易,必須從提升消費、發展民營企業、恢復信心,及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着手。
劉勁提到,從宏觀視角來看,今年大陸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均呈現出更爲積極的態勢,對穩定經濟預期、應對外部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劉勁指出,要實現經濟發展戰略目標,需推動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不斷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具體可考慮從四方面着手。
第一是「提升消費,優化經濟結構」,劉勁表示,中國經濟亟需實現轉型,即從以國家主導、投資驅動爲主的經濟發展模式,轉向以居民消費爲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通過提高居民收入,以提振消費爲重點全方位擴大內需,可以有效推動經濟從投資拉動向消費驅動轉型。
第二是「發展民營企業,促進就業與消費」,劉勁指出,新時代的民營企業勇於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市場,在創新引領與擴大就業中作用顯著。隨着民營企業保護性、支持性政策逐步落地,其發展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消費機會,形成經濟內生循環。
第三是「恢復信心,穩定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劉勁說,信心是發展的基石。通過精準施策,調結構穩發展、促進消費與企業盈利,聯動貨幣和財政政策穩定房地產市場,重塑企業家與消費者的信心,這是一條從政策到市場、從企業到社會的信心傳導鏈,而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關鍵角色。
第四是「推動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動能」,劉勁指出,科技創新是制勝未來的關鍵變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以突破式發展提升國內國際信心,將爲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劉勁強調,中國具備強大的政策調控能力與市場潛力,「通過提升消費、發展民營企業、恢復信心及推動科技創新,中國經濟有望在挑戰中開拓轉型與增長新局,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