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醫院急診壅塞會議3建議 洪子仁:緩不濟急
醫院急診壅塞嚴重,衛福部今天上午十一時再度召開會議,參與會議的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衛福部提出三點討論,第一、希望擴大「在宅急症照護計劃」;第二、醫學中心應鼓勵急診患者下轉至區域醫院治療;第三、請醫院調整門、急診收治住院病人比率,直言這些方向對紓解急診壅塞,緩不濟急。本報資料照片
醫院急診壅塞嚴重,急診醫學會緊急發文,直指「今年急診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憂心問題持續下去,將引發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離職,希望政府能夠正視並採取有效措施。衛福部今天上午十一時再度召開會議,邀請各醫學中心、急診醫學會等討論急診壅塞情形。
今天參與會議的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衛福部爲緩解急診壅塞,今天上午將舉行視訊會議,會議時間約100分鐘,並提出三點討論:第一、希望擴大「在宅急症照護計劃」,讓到急診施打抗生素的慢性病患,可以轉至基層診所或回到家中接受注射;第二、醫學中心應鼓勵急診患者下轉至區域醫院治療;第三、請醫院調整門、急診收治住院病人比率。
洪子仁指出,醫院急診壅塞問題複雜,但到醫院急診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人數很少,並非急診壅塞的主因,且這樣的治療氛圍還沒有形成,執行效果有限,「沒有那麼容易」,無法立即解決急診壅塞。
其次,要求醫學中心的病人下轉至區域醫院,礙於民衆追求大型醫院、名醫的迷思下,「病人寧願躺在臺大醫院、新光醫院的急診走廊」,也不願意離開,這方面政府應提高強制力。
另外,衛福部提出調整門、急診收治住院病人比率。洪子仁說,這背後仍有問題,原因是醫院各專科病牀、照顧人力有一定配置,無法內外科病牀互收病人,且急診病人收治住院後,照顧量能增加,恐超過住院醫師及護理師的極限引爆不滿。
洪子仁說,急診壅塞原因之一,爲受到超高齡社會影響,很多慢性病患者爲尿路、軟組織感染等需要治療,但沒有病牀收治住院,造成「急診住院化」,以新光醫院來說,主要爲感染科、胸腔科、腎臟科、腸胃科四大科別,呼籲衛福部應建立急診待牀系統,隨時監控急診待牀人數,如果到達上限時,就讓病人轉院,或啓動醫護人力調度機制,但這需要挹注更多的經費。
洪子仁也建議,政府應挹注經費,健保給予給付,針對急診壅塞的醫院規畫專門處理「急診住院化」慢性病患的醫護團隊,讓患者不須立即住進病房,在急診就能獲得良好的治療,尤其是在現在季節變化,許多高齡長者罹患肺炎住進加護病房,造成加護病房一牀難求的時刻。
衛福部長邱泰源將於下午三點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會議情形,以及針對醫院急診壅塞應如何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