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擬設假日急症中心解壅塞 醫界:場所設施、分流誘因需留意
衛福部健保署提出設置假日急症中心,在醫學中心周邊或各地區醫師公會,由非急診專科醫師,爲輕症民衆看診。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急診壅塞問題疫情後浮上臺面,背後主因是一般病牀因醫護缺工無法開牀,以及民衆就醫習慣在門診、診所未開時,「把急診當門診」。衛福部健保署提出設置假日急症中心,在醫學中心周邊或各地區醫師公會,由非急診專科醫師,爲輕症民衆看診。醫界樂見此制度設計,但建議提供價差誘因,對民衆纔有吸引力,否則民衆還是會跑到醫學中心看診,且場所設計也必須補強。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多數診所沒有完整檢驗檢查設備,如X光等機具,難以承擔及時診療責任,且人力來源也是一大問題,若要求醫學中心醫師支援,反而會導致醫師原所屬醫院排班壓力,近期醫護人力已很吃緊,建議由基層醫師輪值,同時,應制定清楚責任區分,明確規範假日急症中心服務內容、轉診標準與重症識別責任,避免產生醫療糾紛爭議。
不少民衆認爲醫學中心醫療品質較佳,即使有轉診機制也不願下轉,洪子仁表示,爲鼓勵輕症病人就近看診,建議政府在財務與使用體驗上,設計明確誘因,目前輕症民衆至醫學中心就醫,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合計約1千元,如果能讓到假日急症中心就醫民衆,只需負擔一半費用,價差將可引導民衆主動分流。另,建議透過場域區隔,讓輕症病人免於和重症病人共處,提升就醫體驗。
健保署將與急診醫學會研商,選出急診壅塞較嚴重的醫院,在車程10分鐘距離內,設置假日急症中心,選址除基層院所外,也將參考日本作法,研議在地方醫師公會辦公室設立假日看診區域,安排非急診專科醫師看診。
臺大醫院醫務秘書陳彥元說,多數醫學中心都有急診壅塞現象,臺大醫院若無意外,應在規畫名單內,區域醫院以下層級,曾沒有壅塞情況;基層醫療院所假日輪休是現況,輕症民衆若都到大醫院就醫,不僅感染風險增加,對民衆危險,也會耽誤醫院處理急重症量能,此政策可避免醫療院所醫療量能遭癱瘓。
陳彥元也是臺北市醫師公會執行長,他指出,衛福部掌握急診壅塞相關數據,可據以找出有需求區域,設置假日急症中心,不過,公會本身不是醫療院所,要在公會辦公室爲民衆看診,可能必須調整醫療院所設置標準,或在公會設置符合規定的設施,難度相對高,需要進一步研議,且以臺北市醫師公會爲例,辦公室位在6樓,與多數診所設在1樓相比,對民衆而言就醫較爲不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