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曾毓羣、劉永好……深市民營企業家集體發聲!

民營企業家集體發聲。

中共中央近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強調,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努力爲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貢獻。

該座談會備受矚目,在業內人士看來,會議釋放了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明確信號,對穩定市場預期、激發市場活力和增強發展動力起到了積極作用,預計將成爲新一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起點。

來自深市多家優秀上市民營企業家表示,深感振奮,備受鼓舞,認爲此次會議極大地提振了各方對未來發展的信心。這些企業家表示,下一步將加強自主創新,努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2月21日,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也主持召開黨委會,提到要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吸引更多優秀民營企業藉助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提振信心,激發活力

在市場各方看來,2月17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明確了紮實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從政策層面爲市場主體注入“強心針”。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此次座談會對於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提振微觀主體信心和市場風險偏好,打消國內政策不確定的疑慮,對於市場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我們認爲,過去一段時間,部分民營企業的無序擴張或高槓杆經營已經得到了系統性整改,未來一個階段,對於民企‘鼓勵’的態度將多於‘規範’。”

因錯位發展,深交所多年來形成以服務民營企業爲主的特點,優質民營上市公司已成爲深交所市場的重要支柱。Wind數據顯示,深市已匯聚約2000家民營上市公司,佔深市上市公司數量的七成以上,市值合計近22萬億元,佔深市上市公司總市值的六成以上。

從上市板塊來看,以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爲定位的創業板,如今匯聚的民營企業佔比超八成,註冊制下新上市公司中的民企家數佔比超九成。

通過資本市場賦能,深市民營上市公司涌現出一批創新“領跑者”和產業“排頭兵”,培育出19家千億市值民營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深市民營上市公司整體實現營業收入7.42萬億元,超1500家民營上市公司實現盈利,盈利金額近4800億元。

在歷經多年發展,深市一批優質民營上市公司對於此次民企座談會的議題有着更爲深刻和直接的感受與見解。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表示,在當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這次座談會的召開意義非凡,它不僅爲民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明確表達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堅定態度,消除了市場顧慮,激發了市場活力;而且彰顯了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爲民營經濟發展營造了更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激發了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創造力。

交互智能平板龍頭視源股份董事王毅然談到,此次座談會不僅是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更是對民營經濟未來發展的科學規劃和戰略部署,它將爲民營經濟在新時代新徵程中實現更大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堅實保障。

下一步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

此次參會企業主要集中在戰略新興產業,所屬行業涵蓋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機器人、消費電子、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多個重點領域。

一名資本市場資深人士表示,由此可看出,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地位,座談會釋放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鮮明信號。“黨和國家對民營企業新的定位和要求將鼓勵民營企業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製造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爲中國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能。”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表示,重創新是民營企業前行之動能。在新型舉國體制中,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平臺企業更要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春節期間 Deepseek 橫空出世,再次表明中國民營企業也能在前沿科技競爭中發揮引領作用,而不僅僅是作爲跟隨者亦步亦趨。

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只有開放創新,才能讓世界感受到好的產品,才能共同發展。比亞迪的發展就是依靠技術創新。公司最大的資產就是工程師團隊,每一項技術背後都是創新和綠色發展,都包含了11萬名工程師的辛勤汗水。”

談及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創新”、“研發”、“新質生產力”是深市優質民營企業家頻頻提到的關鍵詞。

人工智能龍頭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下一步,該公司將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創新上,尤其是在通用人工智能領域基於全棧自主可控硬件平臺的大模型研發方面,對標全球最好水平,並在重點領域方向上形成超越和引領,形成“以我爲主”的產業生態。

王毅然稱,未來該公司將加大構建新質生產力,持續加大在AI、機器人、計算設備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推動更多前沿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加快以數字化賦能新型工業化,帶動產業鏈的升級發展。同時,提升智能製造能力建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在數字化、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工藝改革等方面持續加強,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工控龍頭匯川技術董事長朱興明談到,未來該公司將加速推進“國際化”、“數字化”、“能源管理”等戰略落地,大力投入人形機器人等潛在的前瞻領域和行業,通過技術創新推動能效提升和綠色生產,爲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除了前述原本在戰略新興產業深耕的上市公司外,傳統行業的優秀民營企業家也認爲接下來要搞好“現代化”,要提高創新能力。

養殖行業龍頭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表示,要珍惜國家的好政策,在複雜局面下不畏難、更不躺平,繼續努力拼搏,推動企業更好的轉型發展。“按照會議精神,我要繼續當好老農人,培育好新農人,把農業幹好、把豬養好,爲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做出民營企業應有的貢獻。”

種業龍頭登海種業名譽董事長李登海稱,下一步將努力建設成爲國際一流的研發創新團隊和能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斷提供優良高產雜交玉米品種的民族種業,對國家糧食安全敢於擔當,並要不斷提升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新時代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貢獻。

一攬子政策落地可期

隨着座談會已釋放積極信號,未來金融、立法、營商環境等一攬子政策落地進展,值得密切跟蹤。

前述資本市場資深人士認爲,座談會有效提振了市場情緒,長期影響需持續關注後續支持政策的落地實施。

2月21日,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主持召開黨委會,會議強調,要做好民營企業股債融資支持,以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爲着力點,抓好“科創板八條”、“併購六條”、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實施意見等政策落實落地,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加快培育耐心資本,吸引更多優秀民營企業藉助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吳清在會議上還強調,要持續推動上市公司走訪工作走深走實,及時迴應關心關切,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着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支持各類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進一步助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東興證券宏觀分析師康明怡談到,預計此次會議後,政策可能對科技產業更爲傾斜。“規模以上企業中,無論是新產品項目數還是研發費用,私營企業佔比穩步升高,顯示出民營企業在科技研發中的重要地位。近年來,民企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突破,或成爲政策支持的重點方向。”

國盛證券宏觀團隊表示,未來有三個關注方向:一是關注全國兩會,預計會對穩民營經濟、鼓勵科技創新等有更新詳細部署;二是預計《民營經濟促進法》會加快發佈;三是各地方跟進召開座談會,預計會更因地制宜、突出地區重點產業方向和優勢企業。

來源:券商中國

責編:李丹

校對:廖勝超

版權聲明

" Type="normal"@@-->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