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傳產民企代表 探索AI+現代農業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圖/中新社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7日主持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六位發言的民企代表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是唯一位傳產代表,其他五位均來自科技業。劉永好本人也是大陸全國政協委員,雖出身傳產業,卻與時俱進,他3月7日在全國政協、人大「兩會」的媒體溝通會上透露,新希望已成立好幾家機器人公司。事實上,該公司也投資了生物科技和人工智慧(AI),充分展現其被喻爲大陸民企「長青樹」的風範。
劉永好1951年出生於四川成都,1970年代考入四川大學的前身成都工業學院,學習無線電專業,曾在國企擔任技術工程師。1978年大陸改革開放,他決定辭職,於1982年,與他的三位兄長以人民幣(下同)1,000元合夥創業,飼養鵪鶉。
當時鵪鶉蛋市場需求旺盛,劉氏兄弟成功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後,他們將資金投入飼料生產,成立「希望集團」,專門生產優質動物飼料,並堅持技術創新,開發一種適合大陸本土畜禽的高效飼料。
1995年,劉氏兄弟決定分家,劉永好創立「新希望集團」,專注於農牧、食品、乳業和金融等領域。他帶領的新希望集團成爲大陸農業產業化的標竿企業,並發展成爲大陸最大的農牧企業之一,年營收逾2,000億元,並將業務拓展至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劉永好近年來關注科技與農業的結合,積極投資智慧農業,推動養殖業的數位化轉型,並在AI、環保技術等領域增加投資。
劉永好雖出身「鐵飯碗」的國企技術工程師,卻以民企領袖之姿,在農業科技、食品加工、管道終端、基礎建設、金融服務等領域,取得傲人成績,新希望更被喻爲大陸民企的「長青樹」。
劉永好3月7日在「兩會」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作爲民營企業,不躺平,要有所作爲,迎接新的格局。」
劉永好現年74歲,依然孜孜不倦,下載了時下流行的AI大模型App,他表示,「Deepseek是最新、全開源的,成本比較低。學習大模型,對我們來說,要蒐集小資料,進行精細化管理。代入大模型,提升我們的效率。」事實上,劉永好已經將AI技術融入經營管理中。他稱,新希望已成立了好幾個機器人公司,「像切菜,用機器人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品質得到保證。」
新希望集團常務副總裁、首席營運官李建雄表示,新希望正在嘗試「AI+現代農業」的探索,未來隨着AI的應用,可以在飼料配方、育種的基因檢測、冷鏈物流效率、疫病防控等方面,帶來積極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