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破解“弱、小、散”,推動民營企業串珠成鏈、集羣發展
通訊員 張成 桑勝鵬 彭朋
“單打獨鬥”“小打小鬧”“零零散散”……這些一直是困擾山東省寧陽縣民營企業發展的“頑疾”。爲此,該縣緊抓新型工業化發展機遇,堅持鏈式思維,依“鏈”而生,按“鏈”培育,沿“鏈”聚合,強健產業“筋骨”,豐富經濟“血脈”,走出民營企業抱團發展新路子。
走進位於堽城鎮的翎先動力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着製造鉛蓄電池,經過篩選、塗板、裝配等多個環節,一批批蓄電池“走”下生產線。隨着翎先動力落地投產,一條新能源產業鏈逐步搭建成型。
“經過這幾年發展,我們已經擁有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5家,涵蓋原材料製造、隔紙板生產、硫酸供應、污水回收、銷售、儲能等領域。”時任堽城鎮鎮長彭偉說。
該縣通過組建高端化工、新能源等7條重點產業鏈聯盟,引導鏈主企業開放資源與平臺。汽配產業鏈發揮“鏈主”企業惠爾製革的頭雁引領作用,招引惠諾新材料、恆凌等企業,鏈上企業達到20家,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化工園區打造以“氣化島、動力島、環保島”爲核心的產業生態圈,其中氣化島形成“合成氨—硝酸—硝基苯—橡膠助劑”產業鏈,產值突破35億元。
串珠成鏈離不開對企業的梯隊培養。該縣建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小升規”培育企業、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等5類梯次培育庫,推動企業擴規升級。2024年,規模工業企業新增28戶,總數達217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9家,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121家,省級“瞪羚”企業10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泰安新聞素材請聯繫齊魯晚報泰安融媒中心,熱線電話:0538-698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