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持續聚焦強企建鏈,推動縣域重點產業鏈加快發展——“鏈”出產業集羣 “鏈”就優質企業

■龍媒體記者 張梓睿 通訊員 樑冬平 林加濤 鍾曉芳

武平縣顯示模組及材料製造產業集羣、新羅區應急搶險救援裝備產業集羣獲評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

新羅機械裝備、長汀稀土精深加工、上杭氟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羣入選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名單;

上杭縣、武平縣入選全省縣域重點產業鏈試點縣(區),全省最多;

這是記者昨日從市工信局獲悉的一組信息,生動反映了我市持續聚焦強企建鏈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近年來,我市圍繞全省產業佈局,出臺《新型工業化行動方案》,組織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優化工業發展環境,推進縣域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屬、機械裝備爲主導,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爲支撐的“2+4”工業產業體系,以及“一縣一特色”、一縣至少一產業集羣的產業發展態勢。

聚鏈成羣 做大做強

日前,福建省數據管理局公佈了2024年度全省公共數據應用場景優秀案例入選名單,其中,“武平新顯產業大腦平臺”入選,爲龍巖市唯一入選案例。福建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等三部門聯合發文,“武平新型顯示產業大腦”平臺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成爲全省數字賦能促進縣域重點產業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廣。

“產業大腦平臺對我們招商引資工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它能夠構建完整產業鏈招商圖譜,明晰招商方向;利用互聯網公域大數據進行全面數字化分析,爲招商決策提供支持;構建招商協同機制,加強部門間的協作與溝通,提高招商工作質效;通過多技術系統性地記錄全縣新顯企業全生命週期數字檔案,融合大數據實時監測,精準匹配新顯補鏈延鏈企業。”武平縣商務局黨組成員練大建介紹,自2024年1月運行以來,平臺促成簽約重點招商項目22個、總投資30.35億元,其中新型顯示產業項目15個、總投資23.05億元。

如同武平縣將新型顯示產業作爲“首位產業”傾力打造一樣,近年來,我市各縣(市、區)皆着力於增強產業鏈發展後勁,推動產業鏈轉型升級。通過編制縣域重點產業鏈招商圖譜,各縣(市、區)從縱向開展補充式、填空式項目招引入手,促進重點產業鏈做優做強、做大做細、做長做全。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批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差異發展的重點產業鏈集羣,有力推動了重點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和高質量發展。如,新羅的機械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永定的新型建材、電子信息;上杭的金銅、新材料;武平的新型顯示;長汀的稀土新材料、紡織服裝;連城的建築新材料、地瓜製品;漳平的鋼鐵機械製造、新材料;龍巖高新區的智能裝備製造產業等。

在全市重點產業鏈集羣中值得一提的是,上杭的金銅產業已成功進階爲千億產業集羣;長汀稀土精深加工產業鏈被譽爲福建的“金名片”。

梯次培育 縱深發展

18日,長汀縣稀土工業園的磁材機加工產業園內,年處理20000噸永磁深加工及配套產業基地裡,金龍稀土磁材機及配套加工生產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一派繁忙景象。據瞭解,春節期間企業不停工不停產,訂單已排至二季度。福建省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作爲行業龍頭,憑藉完整的稀土深加工產業鏈和先進的技術,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今年首季產值實現大幅增長。

近年來,長汀縣深化拓展“三爭”行動部署,圍繞“大抓招商、大抓產業、大抓項目”,紮實開展“工業發展年”活動,針對稀土行業加大招商引資、以商招商、鏈條招商力度,營造“媽媽式”服務營商環境,全心全意幫助稀土行業企業破解堵點、痛點、難點,做大稀土產業產值、壯大企業規模數量、做優產業鏈條,稀土行業企業規模化、集羣化發展勢頭迅猛,現已形成“稀土礦開採-稀土分離-稀土金屬-稀土精深加工”的較爲完整的產業鏈,2024年,稀土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產值產值110.5億元,同比增長32%。

近年來,我市支持紫金、龍工、金龍稀土等區域性龍頭企業加快產業鏈垂直整合和跨領域橫向拓展,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做長產業鏈條。同時,完善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優化優質企業培育體系,引導企業專注細分領域,做精做深,提升縣域產業鏈現代化水平。2024年,新增5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家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均創歷史新高,龍合智能獲評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爲近年來首家。截至目前,累計培育197家專精特新企業,佔本地規上工業企業數量比重僅次於廈門、福州,位居全省第三。

集優聚強,聚鏈延鏈,閩西各地正不斷開闢出一條條特色產業新賽道,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廣闊舞臺,在當前的基礎上,龍巖未來將進一步探索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和人才鏈的“四鏈”融合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