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大魄力鬆綁兩岸宗教交流
社評
賴清德總統在「團結國家十講」中,再次強調大陸奉行無神論、宗教交流有統戰目的,呼籲臺灣民衆保持警惕。賴總統的說法不盡符合事實,雖然中共主張無神論,但大陸仍有各類宗教團體和數以億計的信衆。不過,去年有3位年紀超過七旬的臺灣一貫道信徒,在廣東講經時被捕,兩岸宗教交流確實有「深水區」的問題。
無神論 無礙宗教信仰
根據中共意識形態與社會管理制度,宗教活動需在管理的前提下進行,需引導與社會相適應,宗教工作屬於統戰工作的一環,如各級政府宗教事務局的主管,大多身兼同級黨務系統的統戰部副部長,大陸最主要的統戰機構政協,也邀請各界宗教團體領袖擔任政協委員,作爲長期穩定的制度化安排。
不過,統戰二字在大陸並沒有負面或惡意的內涵,單純指團結在中共周圍、擴大和鞏固對大陸的政治認同。宗教團體與民營企業、非中共黨派及海外華僑、港澳及臺灣人一樣,都是統戰工作的對象,這也是大陸宗教界舉辦重要活動,都有統戰官員在場的原因。因此,無論是否有臺灣背景者參與,大陸宗教活動本來就是統戰部門的管理範圍,並非針對臺灣。
在臺灣,宗教團體幾乎完全不受政府管理,大陸統戰部門不但管理,還介入日常事務,兩岸體制非常不同。臺灣不必對大陸嚴格的宗教管理反應過度,認爲是針對臺灣,有特別的政治意圖,當然,更不能對在大陸宣教有天真的幻想,不能將臺灣習以爲常的信仰自由視爲理所當然。中共從建政至今,只允許官方認可、登記有案的宗教團體活動,且僅限於所屬的教堂、寺廟等場所,不可以在其他地方進行任何活動,與臺灣有天壤之別。
回到一貫道在大陸受到監管、禁止的問題。一貫道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但從滿清時代開始,包括民國時期都歸爲秘密結社,因而遭禁,中共建政後亦視爲「非法會道門」予以取締至今。臺灣兩蔣時期也曾對一貫道高度監控,但隨着民主化而全面解禁,一貫道不再具有神秘色彩,現已發展成爲臺灣重要宗教派別之一,宣教之餘,還參與傳統文化弘揚與社會公益服務。兩岸交流開啓後,一貫道在兩岸宗教、文化交流中所產生的積極意義,值得大陸學界探討。
不可怕 統戰是交朋友
大陸雖禁止一貫道活動,信衆赴大陸若只是單純的旅行、探親、經商,不會有觸法的問題,一旦涉及組織、宣教或參與活動就有違法的風險,據相關方面透露,臺灣一貫道信衆遭捕,是涉及宣教活動,違反當地法令。
不過,大陸最高決策階層若從兩岸共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進中華民族認同的角度出發,應該可以有不同的思考。如果這3位高齡信衆,沒有顛覆中共政權的動機,只是出於宣教的目的,何不從寬處理,甚至可以搭建平臺,爲臺灣一貫道來大陸交流、參訪,從宣揚中華傳統文化角度,與大陸民間團體合作,提供較爲寬鬆的空間,兩岸融合發展的價值將得以昇華。
無論是對臺、還是宗教,廣義上都是大陸統戰部門的工作,統戰部門若能善用協調機制,賦予一貫道在兩岸民間宗教交流的合法地位,行政成本並不複雜。疫後兩岸智庫交流恢復之初,曾有臺灣學者在大陸被盤查、扣押,經熱心人士溝通陳情、大陸跨部門協調,很快相關情形不再出現。若大陸統戰部門能夠以「團結大多數」的思維,跨部門協調對臺工作、宗教管理單位,研究處理一貫道在兩岸交流中合法地位的問題,相信長期形成的思想桎梏,很容易便可打破。
此舉重要的意義在於,統戰部門主動爲兩岸民間宗教交流鬆綁,「統戰」一詞在臺灣的負面意涵可能逆轉,更多臺灣民衆會理解,統戰不可怕、也不可惡,統戰其實就是交朋友、促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