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中華民族立場處理兩岸宗教問題

社評

3名一貫道信徒在大陸廣東被捕,民進黨政府除抗議外,還想藉雙城論壇向臺辦官員表達關切,但遭到回絕,陸委會就以不準上海臺辦官員隨團來臺反制,並加碼通例禁止大陸涉臺單位一把手來臺。賴政府執政後,兩岸交流雖略有恢復,但仍充滿挑戰,前景不容樂觀。

一貫道堅守中華文化

自兩岸開放交往以來,在陸臺人的人身自由與安全問題一向敏感。馬政府時代兩岸溝通順暢,政治互信深厚,雙方深知彼此底線,不讓對方爲難,偶有零星個案,多能妥善解決。即便如此,由於兩岸制度、意識形態、生活方式不同,在民事糾紛和刑事犯罪以外,臺人難免誤觸大陸「政治禁區」,一旦發生很容易就上綱上線,升級爲政治風波。

以此次臺灣一貫道信徒在大陸被捕爲例,從歷史來看,一貫道前身具有秘密結社的色彩,曾經不容於國共執政當局,臺灣已於1980年代解禁,但大陸至今仍是法律禁區。隨着時代發展,一貫道的組織、理念和行爲方式也發生變化,尤其在臺灣,已演化爲傳承中華經典文化與熱心公益的宗教團體,雖與其它宗教團體類似,與藍綠白各政黨都保持密切關係,但並無控制或染指政權之意。

一貫道在大陸雖屬於禁止結社的非法組織,而且其融合儒、釋、道、基督、回五教的教義,也不容於大陸法定的宗教定義。但對一貫道的學術研究,在大陸已經不再是禁忌,近來一些研究論文還對一貫道在兩岸文化交流上的意義表示肯定。2016年兩岸學者聯名發表一篇題爲〈信仰、儀式與認同──以首屆福州兩岸聯合祭孔典禮爲中心的考察〉的學術論文,以臺灣一貫道團體赴大陸祭孔爲研究對象,認爲類似活動有助於促進兩岸交流、凝聚彼此認同。

若單純從大陸宗教管理法律的視角看,一貫道是消極、負面、不利的事物,若拉高到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及兩岸民衆認同的視角,臺灣一貫道信衆是堅守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分子,理當熱情歡迎他們參與兩岸宗教交流。不久前在成都舉辦的「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座談會」總結,「深化兩岸文化連結、賡續中華文化血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可見,在「對內執法思維」與「對臺融合思維」的不同視角下,臺灣的一貫道組織及信衆,價值和意義不同,值得大陸官方深思。

合法界線下保障交流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講話》將屆5週年,他在談及和平統一的願景時強調,臺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就臺灣社會而言,一貫道屬於宗教信仰自由範疇,兩岸應該秉持求同存異的精神,正面肯定臺灣一貫道在傳承中華文化、兩岸宗教交流中的作用,同時對臺灣道親參與兩岸民間交流,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大陸一貫希望臺灣社會尊重其制度,想必包括不允許臺灣信衆在大陸傳播和發展組織。既然如此,大陸官方不妨以公開、透明的案情披露,清楚告訴臺灣社會,「文化交流」與「非法傳教」在大陸界線爲何,就像是7年前的李明哲案透過公開審理,讓臺灣社會認識到,推動公民社會在臺灣習以爲常,但在大陸是禁忌。大陸最高法院年底發佈了臺胞權益保障典型案例,同理,兩岸在政治、宗教等領域差異頗多,若能比照上述法院經驗公開類似案例,非但不會損害兩岸交流,反而會讓臺灣民衆安心登陸。

兩岸官方互不信賴,民進黨政府關心「一貫道事件」涉案者的人權,大陸難免有「借題發揮」的質疑,但若能從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角度設法解套,會是有利於兩岸和平統一的大智慧、大慈悲。兩岸之間的「結」已經太多,不應在低層次的「你打我一拳,我回你一腿」打轉,拉高格局,很多難題轉念之間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