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機構認可中國市場韌性 看好長期投資機會

外資機構認可中國市場韌性,看好長期投資機會。(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澎湃新聞報導,美國「對等關稅」風暴來襲,外部不確定性陡增。中國經濟如何應對?關鍵在於「辦好自己的事」。宏觀加力政策如何更新迭代,並進一步發力?微觀市場主體又將如何錘鍊自身,在壓力中突圍?到目前爲止,外資機構認可中國市場韌性,看好長期投資機會。

「月初常規的投資會,一般盤後開兩小時左右。清明假期後的第一天,週一開到晚上七點多,開了五個多小時。」近日,一家外資公募人士用「史無前例」來形容本週一(7日)的一場內部會議,「核心都是在討論關稅和相關政策,今天研究員又在開會了,幾個重點行業的要求把組合裡所有公司都至少重新電話調研。」

這兩天,大陸「國家隊」相繼宣佈增持以及A股企業密集回購之際,外資機構分析師的工作行程更是安排得滿滿當當。多家外資機構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段時間,不同層級的電話會明顯增多,不論是賣方還是買方身份,同樣都要穿梭於各種電話會和直播間。

而在分析和研判當下危與機時,多家外資機構都對中國市場的韌性給予肯定,認爲中國股市的估值與全球其他市場相比仍處在低位。

雖然全球對於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推出保持高度關注,但全球市場隨之出現的持續巨震還是令參與各方都始料未及,如何應對市場的變化,是外資機構需要及時響應的難題。

「我們肯定需要響應迅速,最近都是處於高度繁忙的運轉狀態。」一位外資機構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透露,在清明假期結束之前,其便已着手準備相關報告內容,旨在助力外資客戶深入瞭解關稅可能給市場帶來的影響。近幾日,分析師們的工作行程更是安排得滿滿當當。

「在週一盤中時,我們就大致預判了整體市場的走勢,緊急拉着公司市場部門去收集了很多Local market各自的反饋。」另一位外資機構人士指出,近段時間,不同層級的電話會明顯增多,「包括週一中午,我們也臨時拉了一個會議,邀請海外投資團隊分享一下觀點和預判,很多客戶也參與其中。」

某外資銀行內部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最近相關研究團隊密集地跟客戶開溝通會,分享和分析近期的關稅影響,「爲了配合不同時區客戶的時間,本週已經組織了四場線上客戶分享會了。」

一位外資公募投研總監對澎湃新聞記者指出,這次「對等關稅」是超預期的事件,更多的還是對市場變化的應對,對組合持倉個股的進一步優化以減少風險暴露,以及臨近業績期更需要聚焦有業績的個股,再就是更多的一些深度思考,「上市公司業績交流的會這兩天開了很多」。

那麼,外資機構第一時間研判和分析後,對於當下市場又有怎樣的判斷呢?

高盛指出,截至目前中國股市展現出韌性,原因主要包括中國決策層可能會加大寬鬆力度以及南向資金買入力度創歷史新高,今年迄今已達到640億美元等。

面對複雜外部環境,大陸央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央匯金相繼發聲,大陸「國家隊」及時出手,用實際行動維護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

4月7日,中央匯金率先宣佈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並承諾持續買入;中國誠通、中國國新、中國電科隨後宣佈,旗下投資平臺增持央企股票及科技創新類ETF。

4月8日,更多央企宣佈了增持消息。中央匯金更是明確了自己是資本市場上的「國家隊」,發揮着類「平準基金」作用。大陸央行表示,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匯金負責投資,央行承諾給錢,中國版平準基金浮出水面,這緩解了市場擔憂情緒,提振市場信心。

摩根士丹利認爲短期內市場波動性將持續處於高位,A股市場更適合用於對衝風險和實現投資多元化。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在中美緊張關係大幅升級的情況下,A股市場的表現會優於境外中國股票市場,且波動性相對較小。此外,A股市場與全球市場的相關性也是最低的。

「因此,我們建議投資者在中國股票的配置中更多地傾向於境內市場,或者在全球投資組合中逐步增加對A股的配置比例。」王瀅寫道。

德意志銀行集團私人銀行部首席投資官辦公室(CIO)發佈的研究報告提出,人工智慧技術的蓬勃發展以及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正在成爲推動中國股市上揚的重要力量。中國股市的估值與全球其他市場相比仍處在低位,預計海外長期資金流入市場將進一步支撐市場的反彈。

安聯投資全球股票投資總監Virginie Maisonneuve近期也表示,當前中國市場的估值極具吸引力,許多外國投資者正在重新認識中國在創新方面的強大實力,特別是在技術領域,DeepSeek便是中國創新實力的一個有力例證。中國擁有數量龐大的優秀工程師和團隊,創新能力正蓄勢待發,即將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

摩根資產管理認爲,從政策面、資金面、投資者情緒等因素來看,當前A股市場基礎仍然較好,待風險集中釋放後,市場有望重拾升勢,依然看好中國資產的長期投資機會。宏觀上,中國正處於週期復甦起點,特朗普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格局帶來挑戰。在出口壓力增大背景下,穩增長、內循環刺激政策出臺節奏有望早於市場此前預期,或將邊際緩解關稅對經濟的影響。微觀上,科技自主、「內循環、穩增長」,以及對非美地區擴大開放,或是投資人可以關注的投資線索。

在外部風險加劇之際,具體到板塊方面,高盛建議繼續關注以國內爲重、政策驅動且異質性的投資機會。該機構認爲A股的策略性配置機會優於港股,在行業配置上繼續偏向消費板塊,並在投資題材上注重優選人工智慧受益股、面向新興市場的出口企業以及股東/現金回報題材。

德銀私人銀行部首席投資官辦公室認爲,在人工智慧應用和政策支持的推動下,IT行業具有盈利增長和重新估值的潛力。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提供商和人工智慧終端用戶有望從人工智慧創新中受益。中國的遊戲行業預計將迅速採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遊戲製作。同樣,中國智慧手機制造商也在迅速採用5G、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這使得它們能夠爲新機型收取更高的價格。

摩根資產管理建議,可關注部分行業在風險規避下可能出現的錯殺機會,包括部分供應鏈全球無備份且下游利潤率高,有較高的議價空間(如鋰電、高端消費電子等);產業邏輯下資本支出預期不受影響、需求難以證僞的新興產業(如AI相關、機器人等);銀行、煤炭,以及紅利類股等具備一定防禦屬性,或是平抑波動的較好選項。

路博邁基金認爲,在短期衝擊反映後,情緒因素多,之後可能有政策釋放,建議關注反制利好方向,如農產品價格提升;絕對優勢製造業;內需其實需要觀察政策,存在政策博弈空間,選擇自身壁壘高的品種;政策重視的全要素生產力提升方向,且科技存在自己的產業趨勢,主要是AI、機器人等已經提前調整的方向。

「過去兩年,中、美通信服務行業盈利大幅增長,儘管有中美貿易政策影響,但許多企業都處在通信科技和人工智慧(AI)的技術前沿,保持着強勁發展前景。」富達國際基金經理Ian Samson指出,今年年初,在中國初創企業DeepSeek發佈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人工智慧模型後,投資者意識到許多中國大型通信服務和互聯網企業將有望受益於AI發展。其後,中國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會見知名科技企業代表,表明在政策支持下,該行業具有更爲積極的市場前景。而且還有重要的一點是,鑑於中國通信服務公司的內需傾向,它們或可免受美國關稅的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