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機構力挺中國資產 A股市場低估值高韌性受青睞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中國A股市場憑藉其低估值和高韌性,成爲外資機構關注的焦點。近期,包括摩根士丹利、瑞銀、高盛等在內的多家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紛紛發聲,表達對中國市場的樂觀預期,認爲A股市場具備顯著的投資吸引力。
低估值提供下行保護
外資機構普遍認爲,A股市場當前的估值水平處於歷史低位,爲其提供了較強的下行保護。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指出,目前滬深300指數和全部A股的靜態市盈率分別爲11.7倍和13.8倍,分別較五年均值低0.7個標準差。此外,滬深300指數較MSCI新興市場(剔除中國)指數有12%的折價,低於21%的歷史平均水平。這種低估值不僅增強了A股市場的抗風險能力,也爲投資者提供了更具性價比的投資機會。
政策支持增強市場韌性
中國政府的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爲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自去年9月以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的出臺以及經濟數據的向好,顯著提升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德意志銀行集團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斯蒂凡·霍普斯表示,政府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明確支持,以及DeepSeek的崛起,都增強了市場對中國資產的興趣。此外,中央匯金等“國家隊”資金的買入,進一步穩定了市場情緒,增強了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
科技創新驅動長期增長
科技創新被視爲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外資機構普遍看好中國在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競爭力和增長潛力。路博邁基金首席市場策略師朱冰倩認爲,儘管近期科技板塊出現調整,但中國正處於科技轉型的長期背景下,新質生產力仍是政策重點,中長期看好中國科技股的表現。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付思也建議關注受益於內需的消費板塊和高股息個股,認爲這些領域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全球配置中的防禦性優勢
A股市場與其他市場的相關性較低,使其成爲全球投資者分散風險的理想選擇。聯博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朱良表示,中國資本市場主要由內部因素驅動,穩定性強,是境外投資者分散風險的優質標的。當前中國市場的估值遠低於境外市場,且存在許多現金流健康的優質企業,這些因素讓中國股票市場極具吸引力。
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外資機構對A股市場的上行空間持樂觀態度。高盛最新研報預計,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未來12個月分別隱含11%和15%的上行空間。摩根士丹利建議投資者在全球投資組合中逐步調高中國A股的比例,認爲A股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更具韌性,是用於對衝或分散風險的配置選項。
總體而言,外資機構對中國資產的看好,不僅基於其低估值和政策支持,更源於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和科技創新的強勁動力。隨着全球資本重返中國,A股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