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資本大舉買入中國資產,科技股最受青睞

今年初以來,A股和港股市場成爲全球表現最佳資本市場。在此背景下,韓國投資者對此產生濃厚興趣,並開始逐漸加大布局中國資產的力度。

根據韓國證券存託結算院(KSD)及多家券商披露的最新數據,2025年2月韓國投資者對A股和港股的投資規模顯著增長,交易額環比激增近200%,達7.82億美元,創2022年8月以來新高。那麼,韓國投資者對哪些標的最爲青睞?

韓國股市波動劇烈,資金尋求出路

由於全球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美聯儲等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給韓國股市帶來了壓力。2025年以來,韓國股市出現較大波動。年初,韓國綜指一度走出較強反彈,但2月下旬以來陷入低迷,2月28日,韓國綜指更是單日大跌3.39%。分析人士指出,當前韓國市場情緒較爲複雜,部分投資者對韓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和一些新興產業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但也有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韓國國內一些經濟結構性問題表示擔憂。

而此時,在韓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指數ETF基金表現亮眼,其中漲幅最大的ETF月收益率超過60%。中國市場的強勢表現,也讓韓國資金從2月開始明顯加大了買入力度。據韓國證券存託結算院(KSD)及多家券商披露的最新數據,2025年2月韓國投資者對A股和港股的投資規模顯著增長,交易額環比激增近200%,達7.82億美元,創2022年8月以來新高。

港股市場爲主要買入標的

對於海外資金而言,中國科技巨頭的估值優勢最具吸引力。數據顯示,儘管中國科技股漲幅不小,但中國科技七巨頭的平均市盈率爲32.3倍,而處於全球人工智能狂熱中心的芯片製造商英偉達的估值爲37.6倍。海通證券的研報指出,本次外資對港股科技板塊的參與度較高,但在泛消費、紅利等方面與南向資金或存在分歧。

具體來看,港股市場的科技股與新能源汽車板塊最受青睞。

其中,小米集團、比亞迪股份、阿里巴巴三家公司爲近期韓國資金淨買入最多的股票。數據顯示,韓國資金2月以來主要聚焦於中國的AI產業升級與消費復甦兩大主題。在港股市場,小米集團憑藉7239萬美元位居淨買入榜首位,比亞迪股份和阿里巴巴-W分別獲得7124萬美元和3749萬美元的淨買入額。

此外,跟蹤中概互聯網的ETF基金KWEB在2月獲得17.66億美元的淨流入,而該基金的主要成分股包括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和美團等。該基金規模超過88億美元,爲目前海外規模最大的中國股票ETF。

A股更青睞半導體和消費電子

在A股市場,韓國資金重點佈局中國AI產業升級帶來的半導體行業機會,此外,消費電子也是重要方向。

具體來看,比亞迪同樣以1631萬美元的淨買入額領跑,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北方華創和兆易創新緊隨其後,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

今年以來,中國半導體行業呈現強勁復甦,隨着產業鏈併購潮的涌現,海內外資金對A股半導體板塊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半導體行業屬於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併購成爲公司發展壯大的重要手段。中信證券預計國內半導體設備公司有望借鑑海外成功經驗,收併購將成爲大勢所趨。通過收併購實現品類拓展,強化公司競爭優勢和格局,以及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持續提升競爭力。

此外,A股消費電子板塊也是韓國資本重點佈局方向。數據顯示,立訊精密和美的集團2月以來的淨買入額也名列前茅。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投資者還通過投資中國ETF產品來加碼中國市場。易方達中證雲計算ETF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分別位居淨買入榜的第七位和第八位,顯示出韓國投資者對中國特定行業和綜合指數的濃厚興趣。

分析人士指出,韓國資金大舉買入中國股票,本質上是全球資本對中國科技產業升級與政策紅利的認可,也是資本從高估值市場向高性價比資產再平衡的結果。長期來看,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力提升與經濟基本面回暖,將爲外資流入提供更穩固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