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立場移往「臺地位未定論」?學者:迫中共反獨危殆臺海
外交部長林佳龍7月7日在世界國際法學會與美國國際法學會2025年亞太研究論壇致詞。圖/取自外交部臉書
繼今年3月底內政部長劉世芳在高雄宣講,喊出讓賴清德總統「做我們臺灣國的主人」後,外交部長林佳龍7月7日在國際法學會論壇致詞內容被學者認爲,這是繼續往「臺灣地位未定論」移動。學者提醒,臺獨不要以爲可以繼續躲在中華民國之下繁衍勢力,讓中共以爲拿中華民國當擋箭牌的法理臺獨僅剩最後一步,中共「反獨」的急迫感會使臺海局勢更加危殆。
林佳龍7月7日在世界國際法學會與美國國際法學會2025年亞太研究論壇致詞時表示,二戰結束後,具有國際法效力的「舊金山和約」簽署,取代「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等政治聲明。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臺灣由下而上推動政治自由化與民主化,並在1996年完成首次總統直選,至此中華民國政府的中央行政、立法代表皆由臺灣人民選出,從此成爲有效統治並對外代表臺灣的唯一合法政府,也確立「中華民國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等存在、互不隸屬的現狀。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表示,臺灣主權迴歸「中(華民)國」已於民國34年(1945)10月25日完成,依據是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天皇「降伏文書」等三項政府間協議與日方承諾,該日在臺北公會堂(現中山堂)舉行「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會場高掛中華民國及美、英、俄等四國國旗,美國總統杜魯門特別助理與林獻堂、黃朝琴等臺灣仕紳亦受邀參加。
黃奎博認爲,收錄在美國國務院「1776年至1949年美國條約和其他國際協定彙編」的開羅宣言,聲明「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羣島等,歸還中華民國」,波茨坦公告稱「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降伏文書」更表明接受波茨坦公告,所以臺灣於日本投降後交由當時國際上唯一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殆無疑義。
黃奎博表示,臺灣主權從日本轉移到中國,更在民國41年(1952)「中日和約」再度獲得確認,我國任何官員均不應以未邀我國參加的舊金山和約爲認定臺灣主權歸屬的法律基礎,甚至去脈絡化地不提日本「降伏文書」,刻意主張開羅宣言及波茲坦公告已被舊金山和約所取代。
黃奎博認爲,不堅守中華民國對臺主權的主張,就等於在暗助「臺灣地位未定論」,而且當中華民國的法理基礎逐漸被掏空,臺獨不要以爲可以繼續躲在中華民國之下繁衍勢力,因爲最後可能會弄巧成拙,讓中共以爲拿中華民國當擋箭牌的法理臺獨僅剩最後一步,屆時中共「反獨」的急迫感會使臺海局勢更加危殆。
屏東大學副教授李銘義指出,面對重要的國際法專家,外交部的臉書顯示外交部長林佳龍在國家定位的英文詮釋並不精確,因爲中文的「完成首次總統直選,至此中華民國政府的中央行政、立法代表皆由臺灣人民選出」,英譯不見中華民國的英文,只有臺灣,在法律上就變成臺灣人民選出「臺灣總統」,而不是中華民國總統。
李銘義感嘆,「很可惜,在能夠倡言和宣傳中華民國的時候,我們的官員卻自我放棄了,這樣還能怪很多外國人士不稱或不知我正式國名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