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灣地位未定論背後的棋局(符芝瑛)
「臺灣地位未定論」近期備受熱議。(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日前AIT引用80年前的文件說臺灣政治地位未定,爲此,國臺辦24日迴應,《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條款》都清楚確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歷史事實不容竄改;同日,獨派團體集結民進黨,籲請賴總統舉行住民自決全國公投,決定自己的政治地位;BBC亦分析指出,美國重提臺灣地位未定論已引爆法律戰、外交戰與藍綠對立。
然而,此等大事竟由一個非邦交國的非正式外交機構提出,它在美國的總部屬於大華盛頓地區的維吉尼亞州阿靈頓,1979年根據《臺灣關係法》授權成立。試問這個協會的位階夠資格發表這樣的言論嗎?因何在這個時間點發表?有何居心?
簡單回答,目的是把美中臺關係全部裹挾進來,建立一個傾斜而圖利某一方的局面。
順着臺灣政治地位未定論背後棋手的指導邏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延伸:
一,先看美中關係,歷任總統歐巴馬、拜登、川普對中國大陸步步進逼,從船艦出沒臺灣海峽到增加售臺武器;從國際上拉幫結派圍堵,再到科技封殺,禁止晶片出口。今年又加上高額關稅,可謂所有手段都使出來了。但這些擊打都沒有達成預期效果,關稅戰勢均力敵,還在延長賽;科技戰反而促使對手臥薪嚐膽,就是不跪,竟顯出反超美國的強勁勢頭。
中國大陸九三閱兵後,美國高層嘴硬但心裡真怕,怕再給中國五年、十年,就真的壓不住,也打不掉了。急吼吼逼着競爭對手卷入臺海戰爭,足以消耗其兵力,拖慢其經濟發展,同時找補美國老大哥的面子。
宣揚臺灣政治地位未定,劍指推翻中國大陸說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主張,一旦臺海有事,就不是內政問題,而是國際安全問題。美國厚着臉皮出兵,便師出有名。
二,此政治地位未定論等於幫臺灣拿掉緊箍咒,公開唱和綠營抗中意識形態,但美國當然有交換條件:買更多武器、臺積電變美積電、數千億美元投資……。既然無父無母,託孤給美國,概由他頤指氣使,任意撥弄。
三,民進黨大罷免一敗塗地,發現內部鬥爭肌肉不夠大塊,爲了鞏固政權,藉外部的棒子來打壓不同聲音。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甚至說沒有臺灣光復節,而是日本拋棄臺灣主權。這就很奇怪了:日本戰敗離開,實際治理臺灣的中華民國曾是聯合國常務理事國,地位難道不清楚嗎?民進黨不是第一天執政,現在才發現政治地位問題嗎?
回到一般人,心中滿是疑慮不解,如果真的政治地位未定,10月10日我們還慶祝中華民國國慶嗎?以後出國,中華民國護照還被承認嗎?官方文件記載的中華民國,各官署名稱,我們持有的身分證、戶籍謄本、出生證明、死亡證明,林林總總公文書,都不算數了嗎?
中華民國總統以降各級官員,要不要全部下臺,待二戰盟軍亞洲地區統帥麥克阿瑟死而復生,發佈命令,決定臺灣政治地位之後,再全部重新任命?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