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探搜-疲軟美元離觸底時點可能不遠了
美元指數(DXY)上半年累計下跌約11%,創1973年以來最差的上半年表現。圖/本報資料照片
利差變動與美元指數變動今年至今,利差對美元的走勢並沒有很大的影響。圖/匯豐銀行
美元指數(DXY)上半年累計下跌約11%,創1973年以來最差的上半年表現,當年的跌幅約15%。美國將對等關稅期限延後到8月1日,看似再次緩和了局勢,但是美國宣佈可能對巴西、加拿大、歐盟、墨西哥等經濟體及醫藥、銅等特定產品加徵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話雖如此,美元已成爲7月以來表現最好的G10貨幣。
進入下半年,我們繼續運用三因子評估框架,即「考量政治性」、「結構性」及「週期性因素」來分析美元走勢。整體上,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繼續存在並對美元造成拖累,惟,程度已較4月時有所減弱。美國經濟雖面臨下行風險,然而其他經濟體也是如此,因此美元面臨的週期性壓力是中性的。
考慮到外國投資人提高對美元資產的外匯避險比例以及企業提升結匯力度,結構性因素的重要性已經上升。美國經常帳戶與基本差額的惡化是過去美元走弱的關鍵誘因,但在美國關稅衝擊消退後,此類負面因素或將削減。綜上所述,預料美元將在未來數個月維持弱勢。
然而,亦需觀察美元跌勢終結的訊號。一個重要動向是,美元匯率是否開始與政策利率所隱含的水準保持一致。若走勢迴歸到更傳統的框架(即美債殖利率上升,美元走高,反之亦然),這也可能表明美元正在接近底部。
目光轉向南半球。7月8日,澳洲央行決定將政策利率維持在3.85%不變,令市場頗感意外。澳洲央行表示需要獲得有關通貨膨脹的更多資訊,並指出全球不確定性的下跌風險已經消退。我們認爲,澳洲央行按兵不動對澳元兌美元僅構成輕微有利因素,儘管降息的步調放慢,但市場仍普遍預期澳洲央行將進一步放寬政策。目前市場預期澳洲央行將在8月12日下次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即0.25%)。
與澳洲央行不同,紐西蘭央行在7月9日的利率決定符合市場預期。短期內通膨仍處於高位(主要由食品價格和管制價格上調推動),加上出口價格走勢強勁,紐西蘭央行因此決定將政策利率維持在3.25%不變,並等待更多數據出爐,例如第二季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以及勞動力市場報告。市場預計紐西蘭央行在8月20日會議上有約70%的概率會降息0.25%。整體而言,與上次會議相比,紐西蘭央行的基調變得略微偏鴿派。
撇開這兩國央行的利率決定不談,風險偏好情緒在未來幾個月或會對澳元和紐元提供支持。
儘管如此,短期市場變化仍將受美國貿易政策相關消息主導。美國近期已向多個交易夥伴發出關稅信函,載明將於8月1日生效的新關稅水準。
此外,美國還宣佈自8月1日起對銅徵收50% 的關稅,並提出擬對藥品徵收200% 的關稅。由於關稅生效期限被推延,外匯市場的反應相對平淡,但若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級,澳元和紐元的表現恐會遜於歐元、日圓和瑞士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