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探搜-美元疲軟步伐可能放緩 但不會逆轉

在投資影響方面,鑑於中期看跌美元的觀點,傾向於對美元部位進行避險和分散配置。圖/美聯社

美元稅人民幣中間價與美元指數走勢比較

在5月短暫回升後,美元在6月重拾貶值走勢,跌至三年來最低。由於美元指數今年以來跌幅超過10%,預期下半年跌勢將放緩。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表示在調整貨幣政策前,應先就關稅對通膨和經濟的影響作好評估。這意味着,聯準會將更重視「硬」數據,而不是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等「軟」指標。換言之,美元下半年軌跡將由美國宏觀數據定調。此外,貿易協議能促進多少對美採購和外國直接投資(FDI)進入美國,也尚待觀察。

下半年起始,預期GDP季增率和年增率將分別在第三季和第四季跌至1%以下。雖然數字看起來令人擔心,但重要的是,市場對經濟疲軟普遍有所預期,因此再下修的空間有限。通膨的情況也類似,經濟學家預期美國通膨率將在年底前升至約3.3%,而我們對第四季通膨預估爲3.5%。不過,需強調的是,關稅傳導到物價的機制複雜、且變數衆多,例如,倘若美國經濟在此期間顯著降溫,將會減輕通膨上升壓力。

由於經濟增速放緩,預期聯準會今年將累計降息75個基點。近幾日,市場計入的聯準會年底前降息幅度,已接近預期。但從更長的12個月來看,當前市場反映的降幅已超過100個基點。這意味着,市場對降息幅度的預期還需要進一步擴大,纔可能驅動美元另一輪大幅走跌。在此同時,支撐亞洲貨幣走強的力道仍在。我們的基準情景是,中期內亞洲貨幣兌美元將升值約3~4%。這是基於以下三點:首先,亞洲龐大的淨國際投資部位(NIIP)爲亞洲貨幣兌美元升值奠定基礎。亞洲企業、機構和私人投資者在其投資組合中持有大量的美國資產部位。由於避險成本高,這些部位中很大一部分未進行外匯避險。大型機構急於對美元貶值避險,將會爲亞幣走升助一臂之力。而某些正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國家,對外匯干預將持謹慎態度,以避免被貼上外匯操縱的標籤。

其次,人民幣持續回升,對亞洲貨幣來說是個好消息。隨着中美貿易緊張局勢迅速從極端水準緩和,美元兌人民幣持穩於7.15~7.20附近。自5月中中美貿易局面緩和以來,中國央行引導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走低,從4月中高點7.21下滑至目前的7.15左右。基於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已經見頂以及美元將全面走軟的觀點,美元兌人民幣預期還有下跌空間。不過,在中國經濟成長疲軟和通縮背景下,中國央行料將維持人民幣有序升值。

第三,「美國例外論」消退應會削弱美元的吸引力。在過去兩年近3%的年增率之後,預期美國GDP成長率今明兩年將分別放慢至1.6%和1.2%。美國經濟成長放緩和勞動力市場疲軟,將令聯準會有空間在未來12個月內降息75~100個基點。相較之下,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等主要央行的政策利率將保持穩定。

在投資影響方面,鑑於中期看跌美元的觀點,傾向於對美元部位進行避險和分散配置。不過,對低息貨幣來說,美元避險成本也應加以考慮,外匯結構性策略將是降低避險成本的方法之一。另外,將美元部位分散到其他更具升值潛力的貨幣和資產,也是方法之一,比如澳幣、歐元和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