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成效遭質疑 石崇良坦言「改變要時間」:實施半年後整體檢討
▲衛福部部長石崇良。(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在11月起試辦,但外界仍對此質疑是否真的能達到效果?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受訪時表示,就醫習慣確實不容易改變,但這是醫療韌性重要的一步,至少會實施半年後,明年過完年後做整體檢討跟調整,不過這期間也會一直滾動式修正。
石崇良說,因應現在社會改變,國內週休二日制度也實施很久,而從過去統計可以看到,禮拜天診所開診率很低,所以民衆就醫也被迫去醫院,所以UCC纔會設定在週日和國定假日,提供民衆輕急症服務。
他提到,UCC比較能提供一站式服務,有X光、超音波和心電圖,不過就醫習慣確實不容易改變,但臺南的點第一天實施,就醫人次就達到160幾人,堪比一間地區醫院一天的量,代表有這需求,但仍需要加強宣導,同時做滾動式檢討。
石崇良說,UCC的實施是醫療韌性重要的一步,除了宣導之外,也要改變民衆的想法,特別是越方便的地方越不容易改變,至少也要實施半年之後,明年過完年後做整體檢討跟調整,但中間也會一直修正。
至於基層醫生何時加入服務,他表示,這部分會跟醫師公會討論,現在新北的點是由醫師公會提供名單,臺北市目前是北市聯醫協助,設點也剛好都在原本的院區或健康服務中心,地點很方便,空間也很不錯,但相對還是希望社區基層人力可以一起加入協助,纔不會排擠到醫院原本的醫療人力。
石崇良強調,UCC制度會慢慢擴大,最終的目標還是醫療韌性,另外也因應之後又有嚴重傳染病來時,可以讓大家不要再像當時新冠肺炎一樣,全都涌入醫院和急診,要面對下一波挑戰就是要記取過去經驗,要先做準備。
他表示,明年也會有UCC統一的資訊系統,未來要臨時設點都可以立即到位,因爲長期來看,這是緊急應變措施的一環,這不是可以靠一年一次的演習,只有透過長期實施來觀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