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良揭2方面嚴查代掛號 半年未見成效「部分負擔漲回50%」
▲衛福部長石崇良。(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大醫院、名醫門診難掛,現在網路上有業者提供「代掛號」服務引發爭議,衛福部長石崇良今(3)日受訪表示,相關行爲已經涉違反《醫療法》的非醫療機構不得爲醫療廣告,最重可開罰25萬元,已發函衛生局加強稽查;另一方面,衛福部正在觀察個別醫院總額新制實施後分級醫療落實情況,如果醫學中心收治輕症佔比太高,不排除將未經轉診部分負擔提高回法規規範的50%。
媒體報導指出,代掛業者自架網站、在蝦皮賣場刊登,甚至推出LINE官方帳號招攬客人,每次成功代掛後收取400到450元,臺大、馬偕、北榮等名醫都被當活廣告,指名在服務範圍內。
石崇良今日受訪直言「代掛號」相行爲涉及違反醫療廣告,依據《醫療法》第84條規範「非醫療機構,不得爲醫療廣告」,違者可處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已經要求醫事司發函給各衛生局加強稽查,初步掌握「代掛號」多爲個人行爲,並非集團作爲。
談到要如何解決亂象,石崇良表示,現在醫院掛號不僅是臨櫃,還有網路掛號等措施,有要求醫院強化資訊系統設定,阻擋有人使用程式快速搶得掛號名額;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強化「分級醫療」宣導,有些小病並不需要跑大醫院就醫,可以先到基層看診,評估有需要再上轉。
針對小病直接衝大醫院,石崇良指出,《健保法》有規範未經轉診到大醫院就醫應「加收50%部分負擔」,不過目前普遍僅收到約20%,且是隻針對藥費加收,檢驗沒有。如果代掛太過猖獗,衛福部不排除針對不屬於真正醫學中心該看的複雜病人、重症病人去加重部分負擔,以達到分級醫療目的。
衛福部今年實施「個別醫院總額」新制,一方面希望讓總額合理成長管理,也促使大醫院門診減量,石崇良強調,後續會檢視個別醫院總額實施之後,各層級醫院病人變化狀況,如果輕症、穩定的慢性病人佔比太高,會希望醫院之間進行分流,如果一段時間又不見成效,下一步可能就要去提高其他未納入的部分負擔,且先從醫學中心做起,讓醫學中心量能真正是保留在診治急重難罕病人。
石崇良強調,衛福部一方面會加強稽查,另一方面會檢討分級醫療,若半年後情況仍嚴重,就會啓動加重部分負擔調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