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產地報價 蛋價誰說了算 蛋農槓蛋商

養雞協會推動產地報價,盼蛋價制度更透明化,蛋商則質疑可行性。(郭吉銓攝)

我國雞蛋價格無論是產地、批發價皆由蛋商公會主導,然而近年屢傳蛋農不滿「價格不合理」,23日養雞協會宣佈「2周內建立督導委員會」,推動產地價由蛋農自行報價,但北市蛋商公會則反批,從沒聽過由產地報價的制度,質疑其可行性。

我國雞蛋價格長年皆由蛋商進行報價,且調整模式爲「漲批發先漲、跌產地先跌」,例如週一批發價格調漲3元,那產地價格則會在週三同樣調漲3元,且今年以來產地、批發價持續擴大,目前雞蛋產地價每臺斤28.5元,批發價則是38元,相差達9.5元,讓蛋農不滿怒吼,直言「賺都給蛋商先賺,虧則是蛋農先賠」,壓力全在蛋農身上。

養雞協會副理事長林漢章提到,目前雞蛋每臺斤生產成本約23.5元,還要再加上淘汰等損失,然而產地價總是在30元內可說是逼近成本價,因此蛋農幾乎沒賺到錢,而消費者也沒買到便宜的蛋,其中的問題就出在「產銷價差9.5元」,唯有打破由蛋商報價的制度,纔可以讓蛋農、消費者都可以得到合理的價格。

林漢章說明,爲終結此不合理現象,決議推動蛋價督導委員會,並匯聚全臺15個雞蛋主要產區統整每日雞蛋產量,最後再進行報價,目標在於讓報價機制更加透明、合理,也打破過去50年來蛋農無定價資格的現象。

林漢章強調,該制度是爲讓「價格更透明」,而非外界猜測的賺更多錢,因此所有價格調漲都是基於市場機制運行,甚至能更快速反映出合適的價格。

臺北市蛋商公會理事長林天來則表示,農產交易屬自由市場,並非片面能夠定價,需要經過多方討論並評估消費者接受程度,才能進行決議。他更質疑,依蛋農角度一定都是報漲價,哪可能報跌的,因此質疑該制度可行性。

林天來也說,蛋農成天批評蛋商及報價制度,並向外界聲稱「賠本賣」,但事實上卻是規模愈做愈大、愈養愈多,如今又想把產地報價收回,這在自由經濟的臺灣實在相當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