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最忌諱抱不住 研究揭露「手癢」害人損失近兩成
研究顯示,買進後又忍不住頻繁進出,長期下來可能讓投資人少賺不少錢。路透
投資低成本股票和債券基金是賺錢好方法,但如果想賺更多錢,投資人必須牢記兩個字,那就是「別碰」。
所謂的「別碰」是指別碰已經買進的基金,這個道理很簡單,但難以實踐。金融服務公司晨星(Morningstar)的投資人行爲研究顯示,回顧過去十年,大多數投資人都在買進基金後又從事交易,但這麼做其實有弊無利。如果買進股票和債券基金後一直不管這些投資,投資績效將大幅上升。
晨星發現,基金投資人實際平均報酬率遠低於基金業者公佈的市場報酬率,交易決策失當(買高賣低)能解釋這種落差。如果時間拉長至30年,無法忍住不碰對報酬率的衝擊令人不寒而慄,晨星計算投資人投資組合資金平均損失逾18%。
晨星研究服務常務董事普塔克(Jeffrey Ptak)說:「投資人傾向在錯誤時機交易,這是一種自殘行爲。」
找到抗拒買進和賣出誘惑的方法很重要,但並不容易,理由有好幾個。首先,金融服務業者大多致力於不斷銷售新產品與服務,用意是讓客戶持續買進與賣出最新產品。這種行爲讓資產管理公司與顧問業者賺進大把鈔票,但投資人未必如此。
其次,如果股市與債市行情波動,投資人大有理由在場邊觀望,但如果市場不斷上漲,把所有資金押在熱門投資標的的動機也很充分。不過,對大多數人而言,金融市場過於複雜,無法智取。從歷史經驗來看,買進並持有一直是較佳作法。
第三,政策與政局物換星移可能引發恐懼,導致投資人對全心投入金融市場感到不安。川普政府持續做出重大改變,美國已祭出1930年代以來最高關稅稅率,拘留的移民是過去20年來最多。川普政府也抨擊官方統計機構,並不斷爲美國債務氣球充氣。如果川普政府要讓美國經濟與市場來一場大地震,買進並持有股票與債券基金的傳統策略可能不再合適。
不過,如果從10年甚至更長時間來看,當前這些問題重要性可能下降,人工智慧(AI)等其他發展刺激經濟的速度則會高於大多數人預期。從市場和晨星最新研究傳達的教訓來看,抱持謙遜態度或許是明智之舉,投資人難以打敗市場。
延伸閱讀
美股再創高點在望 投資人關注傑克森洞年會降息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