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初七「人日節」 揭秘「12種有趣習俗」最忌諱打小孩

▲今天正月初七是所以人類生日,被中國古代被稱爲「人日節」。(圖/翻攝 百度)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今天是農曆蛇年正月初七(4)日,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人日」。傳說女媧在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七也是所有人類的誕辰,是所有人的生日,過去老祖宗慶祝這一天也擁有許多有趣的習俗習俗,帶您一塊來揭秘。

「人日」的起源與女媧造人的神話傳說息息相關。相傳,遠古時期,天地初開,女媧用黃土捏造了人類。爲了讓人類繁衍生息,她從正月初一開始,依次創造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

依序正月初一是雞日,初二爲狗日,初三爲豬日,初四爲羊日,初五爲牛日,初六爲馬日,正月初七是女媧創世神話的「人日」,也就是人類的誕辰日。因此,正月初七被定爲「人日」,成爲人類的共同生日,又稱「人勝節」、「人慶節」。

古時候的人們爲了慶祝「人日」這一天,有各種習俗慶祝祈願。古代傳統認爲,正月初七作爲人的生日,人應該好好待在家裡,因此,人日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一家人在家團聚,而遠方歸家的遊子要過了「人日」才能離家。

▲女媧在正月初七這天造人 。(圖/翻攝 百度)

各地流傳下來的民情風俗也不大相同,約有12種習俗都是在正月初七慶祝「人日」:

1.占卜吉祥:根據氣象判斷吉凶,以卜人類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陰晦則兆災患。據《北齊書·魏收傳》記載,南北朝時期,正月初七要把人像貼在帳子上,據說可保家人平安。家長不能教訓孩子,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年滿16歲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

2.吃餃子:「人日」這天,臨清、濟南等地忌諱婦女做針線。單縣早晨吃餃子,現包現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這天吃小豆腐,象徵吃老鼠腦。

3.頂八卦:在北方,小朋友們還可以頭頂八卦來測試耐心,期盼吉祥,也是祈求人丁興旺的吉祥物。

4.戴人勝: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爲花、剪綵爲人,或鏤金箔爲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爲花朵)相互饋贈。

5.撈魚生:在南方,人們有「撈魚生」的習俗。大家圍坐在一起,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子,揮動筷子撈動,嘴裡還喊着「撈啊!撈啊!發啊!發啊!」,熱鬧又吉祥!

6.攤煎餅:民間還會吃春餅卷「盒子菜」,並在庭院攤煎餅,美味又有儀式感。

7.登高祈福:正月初七的另外一個習俗就是登高,人日登高與重陽登高的消極避禍的觀念不同,人日登高更具有積極祝頌祈福的內容。

8.土地廟送燈:人們還會去土地廟送燈,家裡有幾口人就點上幾盞燈。無子的人家還可以去偷燈,認爲這樣可以求到兒子。

9.吃麪條:在大陸一些地方,人們會吃麪條來慶祝。寓意着用麪條纏住歲月的雙腿,長命百歲!

10.稱體重:有的地方還會在這一天稱體重,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

11.祀神保平安:古代的人們還會在這一天舉辦祀神保平安活動,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平安。

12.吃七寶羹:最後壓軸的當然是「七寶羹」,用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寓意着來年大豐收!不同地方的蔬菜種類不一樣,但是祈福寓意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