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科爾沁區:深耕民生事 溫暖百姓心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今年,通遼市科爾沁區各鎮街緊扣羣衆所需,瞄準重點領域,以務實舉措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將實事辦到羣衆心坎上,用實際成效書寫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走進木裡圖鎮,一條嶄新平整的瀝青混凝土路面在鄉間徐徐展開,將香平堡村與高家、鄒家、義合達三村緊緊相連。這條曾經困擾人們出行的老大難問題,如今鎮村攜手,將泥濘變坦途,暢通了百姓的日常出行。
香平堡村的村民王平告訴筆者:“我們村這條路沒修之前,下雨天老百姓出行不方便,無論是上街還是孩子上學,都有影響。修完了這條路之後,大家心情都感覺敞亮了。村民上班、孩子上學來回也不用擔心路上出現什麼問題了,可太方便了。”
據瞭解,今年木裡圖鎮黨委、政府積極開展“一鎮街一實事”項目,將香平堡村500米路作爲急需解決的民生痛點。該道路建設總投資73.07萬元,5月10日開工,拆除原有5米寬3500平方米的破損道路;新建6米寬3000平方米的瀝青混凝土路面;更換花崗岩路邊石1000米;道路兩側各鋪設0.5米寬紅磚路肩。項目還創新引入“村民監督員+民意測評”機制,有效把監督效能轉化爲惠民成果。
木裡圖鎮香平堡村駐村第一書記文國吉介紹:“我們看到的這條路是香平堡村通往餘糧堡鎮和木裡圖鎮的一條必經之路。通過修整這條路之後,道路變得更加寬闊整潔,交通出行極爲便利,老百姓臉上的笑容更多了。”
這條500米的“連村路”升級換新,改善的不僅是交通出行環境,更體現了黨委政府對民生期盼的積極迴應。
鎮村的道路升級了,街道社區也沒閒着。在霍林河街道,“一鎮街一實事”項目同樣正以看得見、摸得着的變化,爲老舊小區居民的幸福生活“加碼”。
在塔北社區電廠小區,幾位居民圍坐在新修的涼亭裡,一邊嘮着家常,一邊哼起了小曲,不時傳來陣陣笑聲。這個建成於1996年的老舊小區,如今停車位規劃得整整齊齊,充電樁也安裝完成,廣場上鮮花綻放,健身器材旁常有老人鍛鍊,涼亭裡更是成了鄰里相聚的“歡樂角”。
電廠小區居民麗春說:“環境好多了,以前沒有涼亭,我也沒有乘涼的地方,現在大家在涼亭裡待着挺開心的,在一起嘮嘮嗑,有時候打打撲克,挺好,幸福感也增加了。”
作爲建成多年的老舊小區,改造前,電廠小區的硬件設施已十分老化,院內無綠化,停車場也破損嚴重,“一鎮街一實事”民生項目的實施不僅刷新了這個老小區的“顏值”,更讓居民的生活品質實現了“升級”。
據瞭解,爲讓改造真正貼合居民需求,改造前社區廣泛徵求了居民意見。改造過程中,街道還發動轄區企業、人大代表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改造中遇到綠化植物因溫度、溼度不適而生長不良的問題,街道也第一時間聯繫專業人員溝通解決,最終廣場上的花草爲小區添上了一抹亮色。
霍林河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韓水晶表示:“下一步,霍林河街道會繼續精心謀劃項目,全面推進老舊小區、社區遊園的改造,使改造效果落地生根、爲百姓謀實事,真正讓民生工程變成民心工程。”
產業日益興旺,生態愈發宜居,服務持續升級,治理不斷創新,科爾沁區正在紮實推進“一鎮街一實事”,爲鎮街發展注入新活力,讓羣衆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未來,科爾沁區將繼續關注羣衆需求,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辦好民生實事,用溫暖凝聚民心。(李靜、林恆、王穎、張立法、張思敏)
來源:科爾沁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