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資本回報和勞動回報 爲資產重估創造堅實基礎︱中國資產重估系列評論④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在政策大力扶持以及AI(人工智能)技術取得實質性突破等利好因素的推動下,中國資產迎來重估浪潮。從港股到A股,無論是阿里、騰訊這樣的行業巨擘,還是市值僅幾十億元的中小市值股票,都展現出了顯著的賺錢效應。資產重估是一個從預期形成、預期實現再到新預期產生的持續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資本回報率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企業層面來看,資本回報直觀體現爲淨資產收益率(ROE),即每單位資本所獲取的淨利潤。其中利潤率對ROE的影響最爲關鍵,它反映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要提高利潤率,一方面企業自身需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研發效率,推出契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另一方面,也依賴於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諸如無序競爭、逐底競爭以及“內卷式”競爭等不良競爭態勢,易引發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並加力推進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同時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將對地方政府的不當干預行爲形成約束。這些舉措能夠有效改善部分行業供需失衡的狀況,加速市場出清,扭轉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長期爲負的局面,從而拓展企業利潤空間,提升資本回報率。
從投資者角度而言,資本回報直接體現爲股價上漲與實際分紅。實力強勁的上市公司應加大分紅力度或回購股份,將資金回饋給投資者;處於成長期的公司則需證明自身的成長潛力,憑藉業績增長來消化較高估值。在資本市場管理方面,隨着新“國九條”和分紅新規的落地實施,上市公司分紅創下新高,增強了投資者的獲得感。此外,“併購六條”、央行支持資本市場創設的互換便利、回購增持貸款,爲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供了有力工具。資本市場如同流動的活水,要保持活力,不僅要嚴把企業上市的入口關,提升市場包容性,讓更多優質企業能夠上市,使風險資本、耐心資本得以順利退出並投入下一輪創新創業;還要暢通出口關,及時淘汰不合格以及回報率低的企業,確保上市資源流向優質上市公司。
在收入初次分配中,資本分配固然重要,勞動分配同樣不可忽視。提高勞動回報,意味着增加大多數人的收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切實保障勞動者工資發放”“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製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等一系列舉措。勞動者收入增加,能夠帶動消費增長,進而促進企業利潤提升,企業利潤增加又能爲勞動者工資進一步增長提供空間,最終實現勞資雙方互利共贏。
提高資本回報和勞動回報,能夠爲資產重估奠定堅實基礎。這一過程既涵蓋資本市場自身的改革,也涉及收入分配、營商環境、統一大市場建設、財稅體制等資本市場外的改革措施。目前,這些改革措施有的已經落地,有的即將實施,並且已初見積極成效。因此,中國資產重估並非短期現象,而是將隨着這些改革措施的持續深入推進,最終爲投資者創造巨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