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財報亮眼但亮點不足 陸行之:補貼退場成Q4最大隱憂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圖/路透)

記者高兆麟/臺北報導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今(23)日在臉書指出,特斯拉(Tesla)第三季(3Q25)財報雖優於市場預期,但亮點不足,股價在盤後交易比盤前跌得更重。他分析,投資人主要擔心美國政府7,500美元電動車補貼取消後,第四季(4Q25)電動車銷售恐大幅下滑。整體而言,特斯拉目前陷入短中期「本益比面臨利空」與「自駕、機器人本夢比」兩派投資人之間的拉鋸戰。

陸行之指出,Tesla第三季營收281億美元,較市場預期高出近8%,主要受惠於電動車、儲能系統及服務/其他收入皆超出預期。以下爲他整理的主要財報重點:

營收超預期:3Q25營收281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近8%,主要來自電動車與儲能業務表現強勁。

電動車毛利持平但年減:3Q25電動車平均單價爲42,657美元,季減1.7%、年減1.4%;毛利率17%(不含碳權約15.4%),與上季持平但年減約2至3個百分點。

儲能系統創歷史新高:3Q25儲能系統營收34.15億美元(12.5GWh),季增30%、年增81%,毛利率31.4%爲歷史新高,也高於市場預期的27.5%。儲能系統雖僅佔總營收12%,但毛利貢獻達21%。

服務/其他收入成長明顯:3Q25服務及其他收入達34.7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季增14%、年增25%,毛利率達11%(市場預期5.6%)。該項收入包含超級充電站(含非Tesla車主使用)、餐飲及紀念品銷售等業務。

庫存風險下降:由於消費者於3Q25搶搭最後一波7,500美元補助,Tesla庫存月數季減32%、年減26%,即使4Q25銷售放緩,庫存風險相對降低。

美國市場亂象、南韓崛起:陸行之提到,美國電動車市場在前總統川普政策與馬斯克從政效應下陷入混亂,民主黨支持者購車意願下降,使南韓躍升爲Tesla第三大市場。他也質疑:「中國電動車滲透率已逾50%,美國仍停留在約10%,難道要等非美市場達30~40%後纔開始追趕嗎?」

陸行之最後表示,Tesla當前面臨的是「短期現金流與長期願景」的拉鋸戰,補貼退場與全球市場變化,將是公司能否穩住成長動能的關鍵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