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引發全球資產重估 LSEG論壇熱議宏觀與配置之道

財聯社4月11日訊(編輯 夏軍雄)4月10日,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在上海舉辦2025年中國市場展望論壇,該論壇匯聚了來自全球銀行、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科技創新企業以及實體經濟領軍企業的衆多參與者。

活動討論主題包括中國宏觀經濟展望、資產配置與ETF機遇、金融科技驅動的轉型以及中國金融機構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

在以“低利率環境下的大類資產配置”爲主題的圓桌論壇中,參與嘉賓結合美國總統特朗普最新關稅政策發表了各自看法。

“美國特殊論”破滅,歐元成爲受益者

中金公司研究部外匯研究首席分析師、董事總經理李劉陽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最大特點就是不可預見性,這種不可預見性所帶來的就是波動性的增加。在過去一週中,儘管特朗普對等關稅落地,但美元指數走勢卻沒有預期的那樣走強,這不符合過往貿易衝突和金融市場收緊中的經驗。

李劉陽指出,背後可能可能有兩點原因。

首先是“美國特殊論”的打破。新冠疫情後的幾年,市場在投資時形成了一種認知上的慣性,即美國經濟比全球其他非美主要經濟更強。在發生動盪的時候,市場往往認爲美國經濟更有韌性,所以美元會走得更強。但對等關稅的出現對這一理論造成了衝擊。

市場對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的擔心,可能要甚於歐盟等經濟體,這可能是美元走軟的一個原因。今年以來,歐元走勢很強,和這個有一定的關係。

其次,特朗普政策最終的目標是要做全球的貿易平衡,但光實施對等關稅可能是不夠的。市場懷疑他的計劃中是否包含美元貶值。

所謂對等關稅關注的其他國家對美貿易順差,而不是關稅的稅率。當前的美元估值是過高的,這就需要美元匯率一次性重估,去平衡現在對外失衡的情況。鑑於這樣的懷疑存在,市場對於美元未來前景自然沒有那麼看好。

對於歐元今年表現強勢,李劉陽表示,在美國收縮需求的情況下,誰能夠補充一定的需求,誰就能夠在全球的經貿關係乃至跨境的資金流動上獲得一定的優勢。

歐盟在3月份追加了國防支出,尤其德國還鬆綁了其長期以來實行的債務限制,這相當於歐洲在一定程度上解鎖了他們需求補充的方案,這種方案一方面改善了歐洲經濟的預期,另外一方面也讓歐元區的投資人在全球配置資產的時候,從美國的資產重新再平衡回歐洲的資產。

這種趨勢可能僅僅是一個開始,中間可能會有波折,但現在市場對於美國經濟的擔心顯然是高於歐洲經濟,所以這也爲歐元在今年乃至未來更長遠的時間,可能穩步地重新向偏強的方向去恢復打下基礎。

浙商中拓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場部業務部總經理劉楊表示,歐元對美元的匯率之前一直在1附近波動,但即使是俄烏衝突和之後很多其他問題都沒有使其匯率進一步走低,例如降至0.8,0.7。從交易角度講,隨着俄烏衝突的鈍化,歐元走強的概率是提升的。

劉楊稱,主要有兩方面驅動因素。第一,“美國經濟神話”被戳破了,美元和美國經濟開始走弱。第二,德國超預期的財政刺激和德國重整軍備。

美聯儲政策路線不明朗

討論貨幣和債券市場,美聯儲是繞不開的關鍵因素。

劉楊表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和特朗普一樣很難猜,不確定性很高。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不理會特朗普要求降息的呼籲。

即使是美國金融市場遭遇股匯債三殺的局面,鮑威爾依舊不爲所動。他認爲,特朗普的關稅會導致通脹上升,因此選擇按兵不動。

“如果不是因爲特朗普的因素,而是因爲美國經濟自然產生的衰退或者危機,美聯儲肯定會出來救市的。但如果因爲特朗普亂搞、瞎折騰造成美股的下跌,可能還會出現這一次一樣的情況,美聯儲選擇作壁上觀,最後讓特朗普自己出來認慫,”劉楊說。

他補充道,所以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現在和拋硬幣一樣,降息也是有可能的,不降息也是有道理,但是加息的可能性比較小。

李劉陽指出,美聯儲這幾年的政策有個特點,相對偏滯後,一定要看到經濟下行、失業上升和通脹顯著下行纔會採取行動,或者是金融條件發生顯著的收緊,出現類似於像2023年硅谷銀行的事件之後,所以在沒有出現大的風險之前,他們還是會以謹慎爲主,因爲特朗普的政策對未來美國經濟的影響目前還比較難判斷。

在事實更清楚之前,美聯儲可能還是會保持謹慎的態度,所以這對美債來說可能就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爲從供給的維度來講,特朗普政府還是需要去做一些事情,例如減稅和增加國防開支,這需要融資完成。

李劉陽表示,從需求方來講現在有兩個挑戰。第一,美聯儲還在縮表,可能年中會停,但是短期內不會重新介入擴表。

第二,海外投資人以前去投美債的來源來自於出口商品所獲得的美元,但現在因爲關稅的擾動,這條美元流通的路徑是不清晰的,所以在這個條件下,相對來說美債(價格)不容易出現比較大的上行,一直到美國經濟相對清晰之後,比如需求大幅下行之後導致美聯儲開始採取行動,開始寬鬆之後,美債可能纔會有更好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