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巨頭如何看待特朗普2.0關稅威脅?|全球貿易觀察

面對2025年的關稅疑雲,航運業巨頭會怎麼看?

考慮到關稅對消費者和企業來說是個壞消息,但至少在短期內對海運費來說可能是個利好消息,因爲海運費往往會因貿易中斷而上漲。

不過,在談到此問題時,馬士基集團首席執行官克拉克(Vincent Clerc)6日表示,由於消費者情緒依然強勁,今年的關稅不會對貿易產生“巨大影響”。

“我們預計不會產生巨大影響的原因是,真正重要的不是關稅,而是消費者的購買力如何。”他預計,2025年的(航運)需求將比去年增長4%。

此前,特朗普政府表示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25%關稅,隨後表示延緩期爲30天。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還表示要對歐盟徵收關稅。

在加利福尼亞州長期進行美線航運業務的資深人士羅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目前數據看,美國進口商較爲淡定,並沒有瘋狂進口(囤貨),“美國2025年1月海運進口量同去年相比,多了一些而已。”

他補充道,美國跟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間的貿易以陸運爲主,和傳統美線海運沒有直接關聯。

關稅僅僅是其中一個因素

鑑於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集團承運了全球約五分之一的海運貨物,其對貿易的看法受到密切關注。

對於關稅威脅,克拉克謹慎表示,“只要關稅沒有實施,我們就無法評估其對客戶‘錢包’的影響,將其視爲一個主要因素還爲時過早”。

他補充說,“關稅只是相當複雜的宏觀經濟方程式中的一個因素”。他表示,利率、通貨膨脹、能源價格等因素,也會對消費者情緒產生影響。

此前,特朗普還含糊地威脅丹麥,如果丹麥拒絕讓美國控制格陵蘭島,美國將徵收特定關稅。

關於丹麥有可能被徵收特定關稅的前景,克拉克說:“如何徵收關稅?如何應對?所有這些會如何影響消費者情緒?我們正在密切關注。但今天還爲時過早,在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的情況下,還不能真正發表堅定的意見。”

此前,由於馬士基集裝箱航運集團訂購了大量新船,該集團曾預計2024年將會很艱難。然而,由於紅海危機,馬士基和其他大多數集團不得不繞道航行,從而選擇了更長、更昂貴的航線,馬士基最終從運費飆升中獲益。

財報顯示,馬士基2024年的營業利潤增長了三分之二,達到65億美元,但馬士基預計2025年的利潤在零到30億美元之間。

克拉克強調,利潤預期降低的原因在於供應:未來將有更多的新船投入使用,這將導致價格下降。

他強調,這不是因爲需求問題導致的,需求仍然強勁,“支撐價格正常化的原因不是需求疲軟,而是供應方面的調整。”他表示。

羅傑對記者解釋道,此前各方對於紅海危機對航運造成的影響一直有所低估,在紅海危機爆發之前,2024年艙位曾一度過剩,但紅海危機改變了2024年國際海運的走向,2024年的運價在此背景下低開高走。

他並解釋,2025年美線固定運輸運價一開年即在高位,多重因素疊加,1月份的東西岸運費將是今年的高點。

集裝箱運輸影響

美國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絕大多數貨物是通過卡車、鐵路或管道運抵的,而不是通過海運。

不過,根據多家機構預測,若美國最終仍向加拿大徵稅,這可能會令加拿大和墨西哥出口商向更多的海外買家進行多元化銷售,導致未來的北美貿易可能會減少大陸內部的一體化,從而減少陸運,並增加海運。

牛津經濟研究院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如果加徵關稅,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國都需要大力調整貿易方向,以防止總出口和產出大幅下降——這將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而且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如果假設美國從2025年初開始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25%永久關稅,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測算,美國從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進口下降約50%,美國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出口下降約60%。

上述研究還顯示,25%的關稅將導致《美墨加協定》(USMCA)成員貿易地理格局大規模改組,以及令各自國內生產大量取代進口。

墨西哥出口將轉向加拿大、歐洲、中國、其他亞洲經濟體,尤其是其他新興經濟體。與此同時,加拿大出口將轉向歐洲、中國、其他亞洲經濟體和其他新興經濟體。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研究顯示,加拿大貿易的重新定位將比1930-1933年期間更爲劇烈,當時關稅水平的大幅變化和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崩潰導致加拿大的貿易從美國急劇轉向英聯邦。

模型數據還顯示,爲了將長期出口損失控制在11%-12%,加拿大和墨西哥需要將對美國以外目的地的出口增加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