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垃圾費隨袋徵收 首波對象出爐
桃園預計明年實施垃圾處理費隨袋徵收,首波鎖定爲機關學校和傳統市場示範,近期正積極辦說明會溝通(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雙北垃圾費隨袋徵收推動多年,桃園市明年元旦將跟進實施,首波適用對象爲機關學校與傳統市場等,桃市府已舉辦30場說明會,仍有攤商大嘆「霧煞煞」;議員批評,市場外的攤商不受限制,對守法業者不公平。桃園市環保局表示,近期將發放1個月份專用垃圾袋,12月試辦、宣導,並加強破袋檢查。
臺中市環保局宣稱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多年,迄今仍無具體進度。中市環保局去年在5處社區試辦,但僅記錄垃圾量,未使用付費專用袋,垃圾減量效果不明顯。
桃園市府近年在龜山、八德等與新北市交界的鄰里,實施專用垃圾袋,防堵新北民衆跨區亂倒垃圾,市府前年編列1.17億元預算執行隨袋徵收,但坊間反彈大,議會認爲未充分溝通,將預算整筆刪除。
桃園市環保局表示,垃圾費隨袋徵收有助於垃圾分類與減量,明年編列2000萬元預算,首波鎖定桃園境內的公家機關、學校與傳統市場,上月迄今已召開30場說明會,明年起都需買專用垃圾袋,違者將開罰。
據瞭解,被鎖定的市場攤商認爲「買袋子要多花錢」,憂賣菜利潤變薄,紛陳情反對。桃園市議員呂林小鳳說,市場周邊店家陳情,擔心被歸爲市場業者,丟垃圾要用專用袋;市場周邊違規攤販多,但市場內要買專用袋,市場外卻免用,守法業者心裡不平,市府應重視。
環保局表示,桃園市人口增加,垃圾量也增加,隨袋徵收能減少垃圾量;明年僅針對部分對象實施,傳統市場外的攤商雖不用買專用袋,但會加強破袋檢查,將視成效再決定擴大實施期程。
臺中市石岡區推動垃圾隨袋徵收超過20年,但始終難以全市推廣。環保局長陳宏益說,去年在5處社區試辦,住戶不須花錢買專用袋,僅記錄垃圾子車清運量,垃圾減量效果不明顯。
中市環保局評估,市民對隨袋徵收等於要多花錢買垃圾袋的觀念,仍需多溝通,將廣納意見再評估推動對象與期程;初步先增加破袋檢查,強化垃圾分類與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