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垃圾隨袋徵收 將擴大試辦
高市府環保局以「分階段」、「分區域」方式逐步推動專用垃圾袋措施,去年起在前金、新興、鹽埕3區超商試辦隨袋徵收方案。(高市府環保局提供/柯宗緯高雄傳真)
高雄面臨垃圾量難減、資源回收率成長緩慢及垃圾處理費用不斷攀升等困境,高市議員許採蓁9日建議,加速導入專用垃圾袋並擴大分區試辦,以減少垃圾量。高市府環保局長張瑞琿迴應,今年下半年將把試辦範圍從原本的3區超商擴增至12區,並加強民衆教育與宣傳。
爲推動一般廢棄物源頭減量與資源循環,高雄市除持續分類回收外,正採「分階段」、「分區域」方式逐步實施專用垃圾袋政策。去年起,在前金、新興、鹽埕3區超商門市試辦,透過專用垃圾袋促使超商減少廢棄物產生,促進回收再利用,減輕環境壓力。
許採蓁昨質詢時引用臺北市數據說明,北市自2000年推行隨袋徵收後成效顯著,24年來每人每日垃圾量從0.5公斤降至0.432公斤,總量從132萬噸減至108萬噸,降幅18%,回收率則從3.7%提升至66.26%。
許採蓁指出,隨袋徵收上路後,臺北市民環保意識提高且配合度增加,而高雄因未全面實施隨袋徵收,垃圾量未減,資源回收率僅57.68%,成長相當緩慢,隨袋徵收是全球趨勢,高雄不應落後,籲環保局更積極作爲,讓市民理解政策背後的環境意義。
對此,張瑞琿迴應,其實高雄資源回收率呈現逐年提升,現達到57.68%。隨袋徵收政策經評估後,去年起在前金、新興、鹽埕3區超商試辦,今年計劃擴至原高雄市11區及南、北鳳山共12區,下半年完成部署。
張瑞琿表示,從超商開始推動垃圾減量,有助提升回收率,業者配合良好,但民衆接受度仍需加強。過去垃圾費隨水費徵收,民衆較無感,如今改用專用垃圾袋,轉爲直接負擔,部分市民感到不便,還需加強宣導。
環保局補充說,試辦對象超商門市僅一般垃圾需使用專用垃圾袋打包,再交由垃圾車收運,至於資源回收物與廚餘,仍依以往模式交由資源回收車,無需使用專用垃圾袋,在試辦階段清除處理費仍暫維持現有方式徵收。